[发明专利]一种消防喷淋追位自动下量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833300.3 | 申请日: | 2020-08-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123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 发明(设计)人: | 余梦山;徐先伟;季华卫;梁硕;邵娜;罗思峰;张智博;刘侠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B11/02 | 分类号: | G01B11/02 |
| 代理公司: | 济南智圆行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31 | 代理人: | 刘尔才 |
| 地址: | 250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防 喷淋 自动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防喷淋追位自动下量系统,涉及建筑施工消防设备技术领域,技术方案为,包括连接在消防喷淋支管弯头上的红外测量机构,安装在天花板龙骨上的喷淋点位上、能接收红外测量机构发出的红外线的测量挡板机构,以及用于读取数据的手操器;红外测量机构包括测量杆和套接在测量杆上的红外测量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通过红外测量机构和测量挡板机构的结合,可以快速准确的将各支管的施工长度数值化,有利于生产加工;解决了喷淋点位不居中的问题;能够实现快速、批量测量出支管长度数据,无需人为反复测量各支管的距离,减少人工消耗,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消防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消防喷淋追位自动下量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消防喷淋追位多采用线坠、卷尺等简单的工具进行喷淋点位的校核、测量数据等,但却较为难以操作,需要反复调节线坠后再次使用卷尺测量数据,根据测量数据进行支管下料,支管套丝后再次校核,操作方法比较繁琐且耗时耗力;人为操作也难以保证每组数据的准确性,导致喷淋点位不居中。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消防喷淋追位自动下量系统。
其技术方案为,包括连接在消防喷淋支管弯头上的红外测量机构,安装在天花板龙骨上的喷淋点位上、能接收红外测量机构发出的红外线的测量挡板机构,以及用于读取数据的手操器;
所述红外测量机构包括测量杆和套接在测量杆上的红外测量环;所述测量杆包括可以首尾相接的测量一段、测量二段、测量三段以及位于测量杆尾端的测量杆限位块;所述红外测量环包括环体,设置在环体上的防滑移旋转装置,以及设置在环体外侧壁上的红外发射接收器;所述环体内还设置有信号处理单元一,所述信号处理单元一包括天线一,信号集中处理装置一、信号接收发射装置一以及电池组一;
所述环体包括内环和外环,所述防滑移旋转装置的上半部分为可旋转部分,下半部分为防滑移部分;所述内环套接在测量杆上;
所述可旋转部分的内环和外环通过轴承圈转动连接,所述轴承圈上方、内环顶部的外壁上设置有齿圈,所述外环顶部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电机轴上设置有配合齿圈的旋转齿轮,所述旋转齿轮与齿圈啮合;
所述防滑移部分和可旋转部分的外环是独立分开设置的;
所述环体内壁固定设置有一层橡胶圈;
所述防滑移部分包括两个半环形的夹紧环,所述防滑移部分的外环内部设置有贯穿至内环内部的空腔,所述外环侧壁上对应所述空腔的位置上开设有一个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一个旋转轴,两个所述夹紧环均和所述旋转轴转动连接;所述夹紧环的一端设置有手柄,所述夹紧环可以在所述空腔内活动,所述手柄位于外环的外侧;
所述旋转轴的上下部分与外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夹紧环连接处设置有扭簧;
所述测量挡板机构包括安装在天花板上表面的挡板底座,挡板底座上设置有竖直的电动推杆,驱动电动推杆升降的推杆电机,电动推杆顶部设置有反光挡板,反光挡板板面的中心设置有横向的三棱镜;所述挡板底座上还设置有信号处理单元二,所述信号处理单元二包括天线二,信号集中处理装置二、信号接收发射装置二以及电池组二;所述信号接收发射装置二为通过天线二接收来自红外测量机构和手操器发射的信号以及发射测量挡板机构所产生的指令信号;
所述测量一段、测量二段、测量三段的外壁上标记有从上到下数值依次增大的刻度;所述测量一段、测量二段、测量三段和测量杆限位块的顶部均焊接有内丝丝扣,底部内径均套丝处理。
所述测量一段的内丝丝扣连接消防喷淋支管的弯头,底部设置有与测量二段内丝丝扣螺纹连接的内螺纹;所述测量二段底部设置有与测量三段内丝丝扣螺纹连接的内螺纹;所述测量三段的底部设置有与测量杆限位块内丝丝扣螺纹连接的内螺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333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