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旧电线的双向螺旋网状切刀去皮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32936.6 | 申请日: | 2020-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688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李旺旺;方宇攀;黄从胜;董子健;王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B15/00 | 分类号: | H01B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泰铭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2 | 代理人: | 王肖林 |
地址: | 241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线 双向 螺旋 网状 去皮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旧电线的双向螺旋网状切刀去皮装置,包括:放线机构、滚压校准机构、切削机构、去皮机构以及收线机构;放线机构上收卷的待去皮的旧电线的一端依次穿过滚压校准机构、切削机构和去皮机构,固定在收线机构以被其收纳;滚压校准机构对待去皮的旧电线进行校直,切削机构水平设置,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座支撑固定在工作台上,且切削机构能够在水平方向上自身的中心轴为轴自转;切削机构包括:从左至右依次连通的皮带轮、第一切削刀座、同轴反转齿轮箱和第二切削刀座;电机通过驱动带与皮带轮相连。该装置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一些自动去皮的装置切削的效果不佳,对于切割时的精度和电线的直度要求都很高,否则容易出现切割中断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线去皮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旧电线的双向螺旋网状切刀去皮装置。
背景技术
在我国,随着经济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旧城区改造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废旧电线,生活中也存在着大量的废旧电线。由于废旧电线中含有大量铜、锡等贵重金属,如何回收再利用已经成为现在社会的重要问题。
尽管废旧电线的回收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在现存的处理废旧电线回收铜芯的方式中,主要是以下述方式为主:
1、焚烧法;这种方式的主要是利用了外表皮塑料与内部铜芯在高温灼烧的情况性质不同,在经过火烧之后,废旧电线的塑料外皮会熔化,最后可以得到内部的铜线。这种方法的主要缺点是铜芯在高温灼烧时表面会发生严重氧化,降低了有色金属的回收率。另外一方面,燃烧线皮所产生的烟雾对环境的污染比较大。
2、机械剥皮法;第二种回收方法主要是一些半自动化的机械剥皮装置。其工作方式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流水线作业,需要有不同的人对废旧电线完成不同的工序,一部分工人在工作台上完成放线,一部分人工矫直,然后再进行切削剥皮。这一种方式主要的缺点为这其实是一种升级版的人工剥皮手法,浪费了很多的人力物力,这种方法一条流水线所能处理的电线电缆的规格是单一的,因此这种方式的适应性较低。
现有技术中也存在一些自动去皮的装置,但是这些装置基本都是利用切割刀直接沿着电线的长度方向进行切割,对于切割时的精度和电线的直度要求都很高,否则容易出现切割中断的问题,以影响后续的去皮效果。
因此,提供一种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克服以上技术问题,可以对电线皮进行大面积螺旋切削,方便后续去皮工作,且适用范围大的旧电线的双向螺旋网状切刀去皮装置是本发明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一些自动去皮的装置基本都是利用切割刀直接沿着电线的长度方向进行切割,对于切割时的精度和电线的直度要求都很高,否则容易出现切割中断的问题,以影响后续的去皮效果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克服以上技术问题,可以对电线皮进行大面积螺旋切削,方便后续去皮工作,且适用范围大的旧电线的双向螺旋网状切刀去皮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旧电线的双向螺旋网状切刀去皮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放线机构、滚压校准机构、切削机构、去皮机构以及收线机构;
所述放线机构上收卷的待去皮的旧电线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滚压校准机构、切削机构和去皮机构,最后固定在所述收线机构以被其收纳;所述滚压校准机构对所述待去皮的旧电线进行校直,所述切削机构水平设置,其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座支撑固定在工作台上,且所述切削机构能够在水平方向上自身的中心轴为轴自转;其中,
所述切削机构包括:从左至右依次连通的皮带轮、第一切削刀座、同轴反转齿轮箱和第二切削刀座;电机通过驱动带与所述皮带轮相连;
所述同轴反转齿轮箱包括:齿轮箱体和设置在所述齿轮箱体内部的第一带轴锥形齿轮、第二带轴锥形齿轮以及第三带轴锥形齿轮;所述第一切削刀座与所述第一带轴锥形齿轮相连,所述第二切削刀座与所述第二带轴锥形齿轮相连,所述第一带轴锥形齿轮与所述第二带轴锥形齿轮之间通过至少两个所述第三带轴锥形齿轮相连,使得所述第一带轴锥形齿轮与所述第二带轴锥形齿轮的转动方向相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未经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329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监控焊接质量的智能邦定机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连续式浪涌发电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