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态联合的龟鳖养殖用废水回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832358.6 | 申请日: | 2020-08-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434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 发明(设计)人: | 方国侠;董辉;马仁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杰与祥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10L3/10;C05F7/00;C02F103/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众通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22 | 代理人: | 杨杰 |
| 地址: | 230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态 联合 养殖 废水 回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态联合的龟鳖养殖用废水回收方法,其技术方案是:包括以下步骤:S1,将养殖废水在温度25℃下静置2h,而后对养殖废水使用筛网进行过滤,得到固体废渣和液体滤液,过滤同时不断对筛网进行震动,防止养殖废水中固体废渣在晒筛网上堵塞,一种生态联合的龟鳖养殖用废水回收方法有益效果是:通过先使用筛网对养殖废水进行分离过滤,得到固体废渣和液体滤液,其中固体废渣发酵可得到肥料,而液体滤液进一步依次通过除渣池、厌氧消化池、沉淀池、脱氧池、UASB池和SBR池,最终再进行消毒处理,同时对病菌进行杀灭,保证了液体滤液水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同步产出的沼气再紧固脱水脱硫后,还可利用与沼气锅炉和发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态联合的龟鳖养殖用废水回收方法。
背景技术
养殖水体中的污染物主要有:有机物、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磷等。其特点主要有:水量大,污染物种类较少而含量变化小等特点,污染物主要为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盐,而在龟鳖养殖中,常常有大量养殖废水产生,这些废水若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将极大影响周边环境。
因此,发明一种生态联合的龟鳖养殖用废水回收方法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生态联合的龟鳖养殖用废水回收方法,通过先使用筛网对养殖废水进行分离过滤,得到固体废渣和液体滤液,其中固体废渣发酵可得到肥料,而液体滤液进一步依次通过除渣池、厌氧消化池、沉淀池、脱氧池、UASB池和SBR池,最终再进行消毒处理,使得液体滤液中不溶性和可溶性有机物质均被降解干净,同时对病菌进行杀灭,保证了液体滤液水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同步产出的沼气再紧固脱水脱硫后,还可利用与沼气锅炉和发电,进一步提升资源利用率,更加环保清洁,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养殖废水中各种菌落以及有机物数量较多,清理不变导致水质恶化无法使用且影响环境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态联合的龟鳖养殖用废水回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养殖废水在温度25℃下静置2h,而后对养殖废水使用筛网进行过滤,得到固体废渣和液体滤液,过滤同时不断对筛网进行震动,防止养殖废水中固体废渣在晒筛网上堵塞;
S2,将过滤得到的固体废渣投入到固体发酵池中储存并发酵,同时将液体滤液导入到调节池中进行调节;
S3,在调节池出水处安装固液分离机,对调节池中液体滤液进行固液分离,使得滤液中较粗颗粒物质被分离出,而后再将液体滤液导入仿溶气气浮池设计的除渣池,使得较轻无机物也被去除;
S4,再将除渣池中液体滤液导入到厌氧消化池中,厌氧消化池中内置有兼性菌和厌氧菌,兼性菌和厌氧菌将不断降解液体滤液中的有机物,同时产生大量沼气;
S5,将厌氧消化池中液体滤液导入到沉淀池中,浮渣将在沉淀池中去除,其中上清液将自流进入脱氧池,并泵入UASB池,去除大量液体滤液中的可溶性有机物,同时也可产生沼气,并且还能杀灭病菌;
S6,使用SBR池对液体滤液进行脱氮脱磷处理,进行进一步净化工作,并再对液体滤液进行消毒处理,而后可正常排放利用。
优选的,所述S2中发酵温度为20-50℃,发酵时间为5h。
优选的,所述S2中将调节池中的液体滤液PH值调节至7.5-8.5。
优选的,所述S4中兼性菌包括大肠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所述大肠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占兼性菌质量份数分别为:
大肠杆菌:10%-20%
地衣芽孢杆菌:80%-90%。
优选的,所述S4中厌氧菌包括月牙形单胞菌和脆弱拟杆菌,所述月牙形单胞菌和脆弱拟杆菌占厌氧菌质量份数分别为:
月牙形单胞菌:20%-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杰与祥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杰与祥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323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