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泪道检查治疗器械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30280.4 | 申请日: | 2020-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205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裘项旭;叶青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9/007 | 分类号: | A61F9/007;A61H3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13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泪道 检查 治疗 器械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泪道检查治疗器械,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其包括:分体设置的带泪点套管的泪点扩张器和冲洗式软泪道探针;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带泪点套管的泪点扩张器可以按需扩张使泪点损伤达到最小化,同时泪点套管支撑了泪点,使泪点收缩力导致的摩擦阻力消失而使得泪道探通判断阻塞位置更为准确;软性泪道探针,能顺着泪道管腔走行方向改变探通方向,往薄弱的方向或生理泪道方向转向,不易产生医源性假道;而短距离内又有一定的刚性,可以探通一定程度的狭窄和阻塞;还可以冲洗走泪道中存留的有害物质,同时能为存在解剖差异(即使无泪道阻塞,硬泪道探针也不能无阻力探通泪道的情况)的发生率提供一个研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泪道检查治疗器械。
背景技术
目前泪道阻塞的检查及治疗方法有:泪道冲洗、泪道探通等。而泪道探通一般必需先行泪点扩张。目前的泪点扩张器头端为直径3-4mm的圆锥,在执行泪点扩张的时候医师不知道什么时候是扩张到位了,只能根据医师的经验来判断,经常会出现2种情况:
1、扩张不够,需反复多次扩张,重复动作以及操作摩擦增加组织损伤。
2、过度扩张,导致泪点损伤甚至泪点豁裂影响泪液引流功能。
泪点大小为0.2~0.3mm,最大可以被无损伤扩张5倍;所以目前3-4mm直径的圆锥形泪点扩张器难免会增加泪点损伤的机会;其设计成3-4mm直径而非1.0~1.5mm的直径是因为无损伤的泪点扩张,在扩张器移走后泪点就大部分复原了(因为泪点周围纤维组织环收缩),所以还是不能完成泪道探通等操作的器械进入。
用3~4mm圆锥的泪点扩张器行泪点扩张,扩张小了,泪点周的纤维组织环收缩使得在拔除扩张器的时候泪点就恢复了;而泪点扩张大了,则泪点出现一定的组织损伤不能恢复原态甚至出现豁裂影响泪液导流。
如临床工作中,对于泪道探通常会碰到一些意外情况:我们曾经在眼内眦部皮肤切开的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术中(不切断内眦韧带)发现解剖差异(即使无泪道阻塞,硬泪道探针也不能无阻力探通泪道的情况):当泪点进入的泪道探针从切开的泪囊中探出后,使用镊子使劲往前(患者前方)拉从泪囊切开口探出的硬泪道探针,也仍不能使硬泪道探针探入在其前端的骨性鼻泪管内。
我们在泪道置管失败病例再行泪囊鼻腔吻合术时发现,很多病例的泪道置管位于泪囊外——在泪道后。
在外伤前无溢泪的年轻患者,泪小管断裂吻合置管时亦常有碰到泪道探针在鼻泪管的后方触及骨擦感的情况。
因此,一些医院的手术医师在行内窥镜经鼻泪囊鼻腔吻合术中,作为切开泪囊指引的泪道探针前段是略掰弯的。若采用正常直的,有些情况难以给出较好的切开泪囊的指示——过分往后,看不到探针头端位置,即使看到也容易引导医护人员切开泪囊在泪囊后部位置,而非医护人员所希望的泪囊中部或泪囊前部。
综合以上情况,我们考虑为:额骨及内眦韧带两点限制了泪道探针,使其探通过内眦韧带后,泪道探针下端不能向前移;但却常有泪道解剖差异存在:鼻泪管上口及鼻泪管位于这两点连线之前,所以使劲探通的结果只会是使泪道探针探入泪道后方组织产生医源性假道。特别是新生儿泪囊炎患者,大脑发育可能比面中部发育更早一些,导致难以进入鼻泪管可能性更大一些,故而在治疗时出现假道损伤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存在安全隐患。
现有技术中,目前MRI及CT等影像检查设备均难以区分内眦韧带与周围软组织的边界,故难以完成如下无创的研究:分析骨性鼻泪管的延长线是否位于眶缘部额骨前缘和内眦韧带后缘之间(延长线与2点的关系),揭示目前硬性泪道探针可能发生的假道发生率,提示最低的手术失败率,分析不同手术的优缺点,从而指导治疗方式的选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未经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302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页岩气井吸附产出贡献率计算方法
- 下一篇:光纤及光纤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