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29506.9 | 申请日: | 2020-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523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杉原敦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50/566 | 分类号: | H01M50/566;H01M10/04;H01M10/0583;B23K11/00;B23K1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刘航;王潇悦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电池 制造 方法 | ||
一种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包括电极体形成工序和电阻焊工序。电极体形成工序中,通过将片状的正极和负极隔着隔膜重叠卷绕,来形成扁平状的卷绕电极体。电阻焊工序中,通过电阻焊将集电端子接合到位于卷绕电极体的卷绕轴方向两端部的未涂布电极合剂的一对未涂布部中的至少一者。电阻焊工序在使金属构件与未涂布部接触的状态下实行。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二次电池被广泛用作个人计算机、便携终端等的便携电源、或者EV(电动汽车)、HV(混合动力汽车)、PH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等的车辆驱动用电源。作为二次电池的一例,有具备卷绕电极体的二次电池。卷绕电极体通过将片状的正极和负极隔着隔膜卷绕而形成为扁平状。在卷绕电极体的卷绕轴方向的两端部分别形成未涂布电极合剂的未涂布部。为了将卷绕电极体与外部端子电连接,使用集电端子。集电端子与卷绕电极体的未涂布部接合,并且与外部端子电连接。
例如日本特开2014-26927记载的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中,在通过一对电极夹住卷绕电极体的未涂布部与集电端子的状态下,向一对电极通电,由此使集电端子通过电阻焊与未涂布部接合。
发明内容
在通过电阻焊将集电端子与未涂布部接合时,焊接部的温度可能过度上升。焊接部的温度过度上升可能导致例如卷绕电极体内的隔膜的热收缩等不良情况。
本发明的典型目的是提供一种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其能够在通过电阻焊将集电端子与未涂布部接合时合适地抑制焊接部的温度过度上升的影响。
在此公开的一方案的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包括电极体形成工序和电阻焊工序,所述电极体形成工序中,通过将片状的正极和负极隔着隔膜重叠卷绕,来形成扁平状的卷绕电极体,所述电阻焊工序中,通过电阻焊将集电端子接合到位于所述卷绕电极体的卷绕轴方向两端部的未涂布电极合剂的一对未涂布部中的至少一者,所述电阻焊工序在使金属构件与所述未涂布部接触的状态下实行。
通过在使金属构件与未涂布部接触的状态下实行电阻焊工序,由电阻焊产生的热容易向金属构件散发。结果,焊接部的温度过度上升被适当地抑制,因此隔膜热收缩的可能性等降低。
电阻焊工序可以在对未涂布部从厚度方向两侧夹持一对金属构件使其接触的状态下实行。该情况下,与使金属构件单独接触于未涂布部表面的情况相比,在未涂布部中层叠的多个集电体之间的间隙减少。因此,在焊接部产生的热更容易导向金属构件。因而,焊接部的温度过度上升被更有效地抑制。不过,即使在使金属构件单独接触于未涂布部而没有用一对金属构件夹持未涂布部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焊接部的温度过度上升。
在此公开的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的一个有效方案中,电阻焊工序在使金属构件与未涂布部中的、集电端子被电阻焊的焊接部所相邻的部位接触的状态下实行。该情况下,在焊接件中产生的热更容易向与焊接部所相邻的部位接触的金属构件散发。因此,焊接部的温度过度上升得到更有效地抑制。
再者,在电阻焊工序的实行中,焊接部和与焊接部所相邻的部位接触的金属构件可以分离。该情况下,与金属构件和焊接部接触的情况相比,在电阻焊时施加的电流不易向金属构件泄漏。因此,在抑制了由电流泄漏引起的电阻焊效率下降的状态下,抑制焊接部的温度过度上升。
当焊接部与金属构件离开的情况下,焊接部与金属构件之间的离开距离可以为3mm以上且12mm以下。通过将焊接部与金属构件之间的离开距离设为3mm以上,电阻焊时的电流难以向金属构件泄漏。另外,通过将焊接部与金属构件之间的距离设为12mm以下,在焊接部产生的热容易向金属构件散发。因而,通过将离开距离设为3mm以上且12mm以下时,集电端子被更合适地接合到未涂布部。
在此公开的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的一个有效方案中,在未涂布部中的从连接于集电端子的外部端子侧的端部起算12mm以内的位置形成焊接部。另外,电阻焊工序在使金属构件与未涂布部中的、焊接部的外部端子侧的相反侧所相邻的部位接触的状态下实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2950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