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真空断路器的触点操作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829030.9 | 申请日: | 2020-08-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381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7 |
| 发明(设计)人: | 李月明;钱庆堂;蔡宇帆;张伟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H33/666 | 分类号: | H01H33/666;H01H3/46;H01H3/38;H01H3/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杜嘉伟 |
| 地址: | 523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空 断路器 触点 操作 机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真空断路器的触点操作机构,包括灭弧室,所述灭弧室的一侧通过静导电杆安装有静触头,所述灭弧室另一侧通过动导电杆安装有动触头,所述动导电杆包括与所述波纹套管相连接的主动杆,所述主动杆上同心嵌套有伸缩腔,所述伸缩腔内安装有从动杆,所述从动杆与所述动触头相连接,所述主动杆的一端贯穿所述灭弧室连接有机械驱动结构,所述从动杆沿所述伸缩腔延伸至所述灭弧室外侧并与所述机械驱动结构相连接;通过机械驱动结构首先带动主动杆和从动杆组合整体移动完成初步分闸过程,然后通过机械驱动结构再带动从动杆沿主动杆上的伸缩腔向灭弧室外侧移动,从而增大触头之间的开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真空断路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真空断路器的触点操作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真空灭弧室和真空断路器技术水平日趋成熟,我国真空断路器的产量每年大幅递增,相较SF6断路器,真空断路器的最大优势是没有气体泄露的危险,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同时,又具备灭弧性能良好、电气寿命长、运行可靠性高等诸多优点。因此,真空断路器以其优良的性能,得到了各行业众多厂家和用户的广泛应用。
真空断路器主要包含三大部分:真空灭弧室、电磁或弹簧操动机构、支架及其他部件,真空断路器的动触点必须经过操动机构的驱动才能与静触点进行结合或分离。
按照断路器型式不同,采用的操作机构不同,常用的操作机构有弹簧操作机构、CD10电磁操作机构、CD17电磁操作机构、CT19弹簧储能操作机构、CT8弹簧储能操作机构。
触头的开距主要取决于真空断路器的额定电压和耐压要求,一般额定电压低时触头开距选得小些。但开距太小会影响分断能力和耐压水平。开距太大,虽然可以提高耐压水平,但会使真空灭弧室的波纹管寿命下降,为此,在设计时一般在满足运行的耐压要求下尽量把开距选得小一些。
但是由于触头的开距较小,因此触头之间仍可能产生电弧,导致断开的线路被接通从而产生危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真空断路器的触点操作机构,通过机械驱动结构首先带动主动杆和从动杆组合整体移动完成初步分闸过程,然后通过机械驱动结构再带动从动杆沿主动杆上的伸缩腔向灭弧室外侧移动,从而增大触头之间的开距,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触头之间开距较小容易产生电弧并导通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具体提供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真空断路器的触点操作机构,包括:
灭弧室,所述灭弧室的一侧安装有静触头,所述灭弧室的另一侧安装有动触头;
动导电杆,所述动导电杆包括主动杆和从动杆;
所述主动杆的外壁套设有波纹套管,所述波纹套管的上端与所述主动杆的外壁连接,所述波纹套管的下端与所述灭弧室的底壁相抵,所述主动杆内开设有与所述主动杆同轴布置的伸缩腔,所述伸缩腔的上端为开放端,所述伸缩腔的底壁开设有安装孔,所述从动杆位于所述伸缩腔内,且所述从动杆的上端能够通过所述开放端与所述动触头连接,所述从动杆的下端通过所述安装孔伸出所述伸缩腔;
驱动结构,所述驱动机构能够与所述主动杆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主动杆运动使所述动触头与所述静触头分离,位于所述伸缩腔外的部分连接,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从动杆沿所述伸缩腔运动;
所述主动杆与所述波纹套管相连接,所述主动杆内设置有伸缩腔,所述伸缩腔的上端为开放端,供所述从动杆伸出;所述从动杆与所述动触头相连接,所述主动杆的一端贯穿所述灭弧室的底壁且连接有机械驱动结构,所述从动杆沿所述伸缩腔延伸至所述灭弧室外侧并与所述机械驱动结构相连接,所述从动杆距离所述静触头的距离小于所述主动杆距离所述静触头的距离;
所述机械驱动结构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290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