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鱼丸乳化生产工艺及生产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28743.3 | 申请日: | 2020-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200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汪进英;赵从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清唯信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17/00 | 分类号: | A23L17/00;A23L27/10;A23L29/10;A23P10/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陈明辉 |
地址: | 313200 浙江省湖***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鱼丸 乳化 生产工艺 生产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鱼丸乳化生产工艺及生产装置,涉及鱼丸乳化生产技术领域,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原料准备,S2:制备乳化浆,S3:制备调味剂,S4:斩拌混合,S5:入味,S6:成型,S7:杀菌,S8:速冻,S9:包装。本发明通过在传统的鱼丸制造工艺中添加以柠檬汁、香菜末、西瓜瓤、黄瓜汁等物质为原料制作成的调味剂,在保持鱼丸原有口感的基础上,增加了蔬菜和水果的清香,减少鱼丸的腥味,提高了鱼丸的香味,让海鲜与水果的味道相结合,使人食欲大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鱼丸乳化生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鱼丸乳化生产工艺及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肉类作为现代社会生活饮食消费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有鱼肉、鸡肉、鸭肉、牛羊肉等等,其中鱼肉制品作为一种营养健康的食品,已得到世界各国消费者的青睐,鱼肉制品除了营养丰富、食用方便之外,还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高血脂和大肠癌,正所谓“有鸡不吃肉,有鱼不吃鸡”便是基于此,如今人们对鱼肉制品的青睐程度,意味着对鱼肉制品存在更高的期望,通过对鱼肉制品口感、外观创新,且加入了多种营养膳食合理调配,满足了人们对鱼肉制品的多样化需求。
市场的鱼肉产品,比如鱼丸往往为生鱼丸子,其采用的原料多为制备好的市售鱼糜产品,其营养价值破坏较大,并且鱼腥味让许多消费者难以接受。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鱼丸乳化生产工艺及生产装置,通过在传统的鱼丸制造工艺中添加以柠檬汁、香菜末、西瓜瓤、黄瓜汁等物质为原料制作成的调味剂,在保持鱼丸原有口感的基础上,增加了蔬菜和水果的清香,减少鱼丸的腥味,提高了鱼丸的香味,让海鲜与水果的味道相结合,使人食欲大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鱼丸乳化生产工艺及生产装置,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原料准备,准备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冷冻鱼肉100—150份、肥膘10—15份、淀粉50—150份、大豆蛋白100—150份、去离子水100—150份、磷酸盐0.10-0.15份、大蒜5-10份、食盐5-10份、白砂糖5—10份、新鲜木耳1—5份、葱5—10份、姜5—10份、蒜5—10份、胡椒粉5—10份、芝麻油5—10份、味精5—10份,并将所准备的原料,清洗干净,切碎,备用;
S2:制备乳化浆,向搅拌机中加入S1中准备的100—150份大豆分离蛋白和400—600份去离子水,保持20—30摄氏度,顺时针搅拌10—20分钟,再逆时针旋转10—20分钟,使其充分混合,得到乳化浆;
S3:制备调味剂,向搅拌釜内加入3—7份柠檬汁、5—10份香菜末、7—12份西瓜瓤、5—10份黄瓜汁,混合搅拌10—20分钟,并控制混合物温度为5—25摄氏度,将混合均匀的混合物进行过滤,收集过滤后的液体混合物,得到调味剂;
S4:斩拌混合,利用斩拌机将冷冻鱼肉、磷酸盐、乳化浆、食盐、白砂糖、胡椒粉、芝麻油、味精、葱、姜、蒜、肥膘和淀粉充分斩拌,得到混合物料;
S5:入味,将S3制备的调味剂置入搅拌釜中,并向搅拌釜中加入经过S4得到混合物料,保持温度5—10度的条件下混合10—20分钟,混合至搅拌釜内混合物呈现糊状、带颗粒感,无明显分层,得到糊状物料;
S6:成型,向成型机中加入经过S5得到的糊状物料,控制糊状物料的温度0—10摄氏度,选择相应的鱼丸成型模具,调节成型机的功率,鱼丸一次成型,之后将一次成型后的鱼丸立即放人冰水中浸泡10—30分钟后,再将一次成型后的鱼丸从冰水中捞起放入0—5摄氏度的冷藏库二次成型,二次成型时间维持12—72小时;
S7:杀菌,将经过S6得到的二次成型的鱼丸置入杀菌机中,将二次成型的鱼丸加热至68—73摄氏度,并保持此温度30—60分钟后,迅速冷却至4-5摄氏度并保持该温度10—20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清唯信食品有限公司,未经德清唯信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287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