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VC覆膜模压中密度装饰板材阻燃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28736.3 | 申请日: | 2020-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231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卜宪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云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7N1/00 | 分类号: | B27N1/00;B27N1/02;B27N3/14;B29C43/22;B29C43/58;C09J161/24;C09J191/06;C08L27/06;C08L75/04;C08J5/18;C08J7/05;C09D179/08;C09D127/12;C09D123/1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陈明辉 |
地址: | 3132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vc 模压 密度 装饰 板材 阻燃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一种PVC覆膜模压中密度装饰板材阻燃工艺,具体涉及PVC覆膜技术领域,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制作中密度纤维板,其步骤如下:S1:削片,选取针叶材与阔叶材比例为1:3的松杂木材,并使选择的原材料进入削片车间,使用鼓式削片机将其削成大小合格、均匀、平整的原料A。S2:热磨,将S1中经过削片车间切削得到的原料A置入蒸煮缸,对原料A进行加压蒸煮,控制蒸煮温度为155—175℃,蒸煮压强0.70—0.80Mpa,蒸煮时间3—5分钟,得到原料B。本发明同时起到既具有优异的粘合性、又具有优异的阻燃效果,科学合理,制作起来简单快捷,具有很强的推广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PVC覆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PVC覆膜模压中密度装饰板材阻燃工艺。
背景技术
覆膜,又称“过塑”、“裱胶”、“贴膜”等,是指以透明塑料薄膜通过热压覆贴到印刷品表面,起保护及增加光泽的作用。又可分为光膜和亚膜。覆膜已被广泛用于各行各业。木材阻燃处理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提高木材抗燃能力的方法。目的是阻缓木材燃烧,以预防火灾的发生,或争得时间,快速消灭已发生的火灾。木材的碳氢化合物含量高,是易燃材料。迄今尚无使木材在靠近火源时不燃烧的方法。木材阻燃的要求是降低木材燃烧速率。减少或阻滞火焰传播速度和加速燃烧表面的炭化过程,这对建筑、造船、车辆制造等工业部门至为重要。
但是在实际使用时,仅仅是对中密度板涂上一层阻燃材料,阻燃效果一般并且工艺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PVC覆膜模压中密度装饰板材阻燃工艺,旨在解决上述存在的阻燃效果一般并且工艺较为复杂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PVC覆膜模压中密度装饰板材阻燃工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制作中密度纤维板,其步骤如下:
S1:削片,选取针叶材与阔叶材比例为1:3的松杂木材,并使选择的原材料进入削片车间,使用鼓式削片机将其削成大小合格、均匀、平整的原料A。
S2:热磨,将S1中经过削片车间切削得到的原料A置入蒸煮缸,对原料A进行加压蒸煮,控制蒸煮温度为155—175℃,蒸煮压强0.70—0.80Mpa,蒸煮时间3—5分钟,得到原料B,将原料B置入气蒸釜,用饱和蒸汽进行气蒸,使纤维胞间层部分软化,然后在高压下经机械外力作用使纤维分离,得到原料C。
S3;施胶,将经过S2处理得到的原料C置入搅拌釜中,并向搅拌釜中国加入占干纤维质量比重为5%—10%的脲醛树脂、3%—6%的石蜡和15%—25%的阻燃剂,混合均匀后,在热压因子10—15s/mm的热压条件下进行热压,温度保持在200—220摄氏度,得到原料D。
S4;纤维干燥,将原料D置于常压管道,使用一级正式气流干燥法,将热量通过鼓风机带走水分,控制管道内温度为155—165℃,干燥10—30min,得到含水率符合规格要求的纤维料。
S5:铺装,将经过S3处理得到的纤维料置入送料风机,通过送料风机送到铺装机,利用真空气流实现纤维的粗成型,将粗成型的纤维通过扫料辊进行挤压,板材成型。
步骤二:PVC覆膜,其步骤如下:
S1:向混料器中加入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聚氯乙烯80—100份、聚氨酯弹性体10—20份、乙基苯胺5—10份、增塑剂20—30份、稳定剂1—5份,对原料充分搅拌混合,之后将混合均匀的PVC原料置入密炼机中,将其充分混炼,得到PVC材料。
S2:滚压出膜,将经过上一步得到的PVC材料置入滚压机中,通过滚压机的直动搅拌,滚轴旋转生产出符合生产规格的PVC薄膜,滚压机内温度控制为220摄氏度,薄膜厚度控制为0.3mm—0.7mm,并将生产出的薄膜经过印刷机,利用印刷机在PVC薄膜的正面印上花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云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云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287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高温头锥的冷却热防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鱼丸乳化生产工艺及生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