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耦合内外传热传质的污泥多段低温干燥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28648.3 | 申请日: | 2020-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779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0 |
发明(设计)人: | 张绪坤;陈仕;张城镇;傅伟良;陈屹林;甘茂云;邹雪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航空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1/13 | 分类号: | C02F11/13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苏士莹 |
地址: | 33006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耦合 内外 传热 传质 污泥 低温干燥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耦合内外传热传质的污泥多段低温干燥装置,包括网带式烘干机和污泥切条机,网带式烘干机一端顶部设置有污泥进料口、另一端的底部设置有污泥出料口,网带式烘干机内设置有四个干燥段,相邻的两个干燥段之间用挡风板相隔,且网带式烘干机内的传送带及传送带上的污泥能够通过任一挡风板,污泥切条机的出料口与污泥进料口连通。一种耦合内外传热传质的污泥多段低温干燥方法:(1)启动第一鼓风机、第一加热器、第二鼓风机、第二加热器、第三鼓风机和三个风速仪;(2)启动污泥切条机,污泥经污泥切条机输送到网带式烘干机,最后经过出料口出料。本发明提高了污泥在干燥过程中的能量利用率和干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泥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耦合内外传热传质的污泥多段低温干燥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带式干燥机由若干个独立的单元段所组成。每个单元段包括循环风机、加热装置、独或公用的新鲜空气抽入系统和尾气排除系统。因此,对干燥介质数量、温度、湿度和尾气循环量等操作参数,可以进行独立控制,从而保证带式干燥机工作的可靠性和操作条件的优化。
目前我国污泥干燥行业中采用的带式热风干燥机较为普遍,带式干燥机的的分类方式可以按排气方式分为逆流排气式、并流排气式、单向排气式。逆流排气式、并流排气式带式污泥干燥机没有考虑污泥的干燥特性。在污泥不同的干燥阶段不能根据污泥含水率合理的分配温度和风量,没有充分利用能量,使干燥机能耗增加,导致物料干燥时间延长。单向排气式带式污泥干燥机,一般会将干燥室分割成若干个区,各区进排风彼此独立,未对能量进行充分的利用,干燥机节能效果不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耦合内外传热传质的污泥多段低温干燥装置及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高污泥在干燥过程中的能量利用率和干燥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耦合内外传热传质的污泥多段低温干燥装置,包括网带式烘干机和污泥切条机,所述网带式烘干机一端顶部设置有污泥进料口、另一端的底部设置有污泥出料口,所述网带式烘干机内由所述污泥进料口至所述污泥出料口的方向依次设置有四个干燥段,四个所述干燥段依次为恒速干燥段、第一降速干燥段、缓苏段和第二降速干燥段,相邻的两个所述干燥段之间用挡风板相隔,且所述网带式烘干机内的传送带及所述传送带上的污泥能够通过任一所述挡风板,所述污泥切条机的出料口与所述污泥进料口连通。
优选的,还包括过滤器,所述恒速干燥段、所述第一降速干燥段和所述第二降速干燥段均设置有热风入口与热风出口;所述过滤器与所述恒速干燥段的热风出口连通,所述第一降速干燥段的热风入口依次连接有第一加热器和第一鼓风机,所述第二降速干燥段的热风入口依次连接有第二加热器和第二鼓风机,所述第一降速干燥段和所述第二降速干燥段的热风出口分别与所述恒速干燥段的热风入口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降速干燥段和所述第二降速干燥段的热风出口汇流后通过管路与所述恒速干燥段的热风入口连通,所述管路上设置有第三鼓风机。
优选的,所述恒速干燥段、所述第一降速干燥段和所述第二降速干燥段的底部分别设置有风速仪。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耦合内外传热传质的污泥多段低温干燥方法,基于上述的耦合内外传热传质的污泥多段低温干燥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1)启动第一鼓风机、第一加热器、第二鼓风机、第二加热器、第三鼓风机和三个风速仪,将所述第一鼓风机的风量调整至第一降速干燥段内的风速仪显示的风速为1m/s,将所述第二鼓风机的风量调整至第二降速干燥段内的风速仪显示的风速为0.5m/s,将所述第三鼓风机的风量调整至恒速干燥段内的风速仪显示的风速为1.5m/s,将所述第一加热器温度调整到60℃,将所述第二加热器温度调整到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航空大学,未经南昌航空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286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