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交通大数据平台与中观仿真模型的预测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825580.3 | 申请日: | 2020-08-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515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 发明(设计)人: | 吴超腾;高霄;沈丹凤;蔡章辉;张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科智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8G1/01 | 分类号: | G08G1/01;G06Q10/04;G06F30/27;G06F30/18 |
| 代理公司: | 上海璀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67 | 代理人: | 王文颖 |
| 地址: | 20006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交通 数据 平台 仿真 模型 预测 方法 | ||
本发明适用于交通信息服务与应用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大数据平台的中观交通仿真预测方法,包括:大数据平台构建、仿真基础平台构建、OD检测及修正、流密速模型标定和基于卡尔曼滤波的状态估计及推演模块。该仿真系统能够充分利用和挖掘多源数据的价值,基于数据融合和误差估计,提高OD和交通流数据精度,为基于供需的交通状态还原及预测提供基础,实现短期及管控情况下交通流模拟推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交通大数据平台与中观仿真模型的交通预测方法,属于智能交通信息服务与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为了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需求与小汽车保有量增长导致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各类交通管理部门建设了大量的交通诱导与管理系统。系统的建设一方面提高了交通运行在线监控、交通诱导、匝道管理等管控措施效率;另一方面积累了海量的交通流与交通事故信息。由于交通拥堵的成因、缓解与解决需要交通规划与交通设计导致的交通供需平衡以及各个交通管理系统无缝衔接协同,仅仅依靠单个交通管理系统能够解决或者缓解的交通拥堵问题是非常有限的。而为了对交通规划、设计、精细化协同管理中的交通组织管理、交通事件预警和评估、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交通政策可行性分析研究提供量化的决策依据,需整合各个交通管理平台交通流与业务管理数据资源,基于交通仿真模型对真实交通系统及管理方案进行整合建模,对各种措施的效果进行预测评估,进而为决策提供依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交通规划、交通设计与协同管理中决策凭借经验无量化科学依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基于交通大数据平台与中观仿真模型建模及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交通大数据平台获取用于训练中观仿真模型的训练集,训练后的中观仿真模型基于交通大数据平台实时采集的数据对交通状态进行预测,其中:
观仿真模型的构建及利用该观仿真模型进行预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模型选取
中观模型采用下式(1)和式(2)所示交通流离散状态方程,将整条路划分为N段路段,第i段路段的长度为Δi,在每条路段的首、末端均设有交通检测器,以检测周期T提供实测的交通流量qi(k)、平均速度vi(k)数据作为中观模型的输入,qi(k)为第i个路段到第i+1个路段在kT时刻的车流流量,vi(k)第i个路段kT时刻的车流空间平均速度,有:
qi(k)=αρi(k)vi(k)+(1-α)ρi+1(k)vi+1(k) (1)
式(1)、(2)、(3)、(4)中:ρi(k)为第i个路段kT时刻的车流密度;ri(k)为第i个路段kT时刻的入口匝道车流率;si(k)为第i个路段kT时刻的出口匝道车流率;vf表示车流自由行驶速度;ρcr表示临界密度,即车流量达到最大时的车流密度;b、τ、γ、δ、λ、α为方程的调整系数;ρ表示密度;v(ρ)表示速度;
步骤2、状态估计模型
采用Kalman滤波器对误差进行估计,对于非线性系统有:
x(k+1)=f[x(k)]+Г[x(k)]w(k) (5)
y(k+1)=h[x(k+1)]+v(k+1) (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科智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电科智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255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