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824860.2 | 申请日: | 2020-08-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627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 发明(设计)人: | 汪成立;张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旭杰建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B5/02 | 分类号: | E04B5/02 |
| 代理公司: | 苏州汉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422 | 代理人: | 陈松 |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式 叠合 楼板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涉及建筑设施的技术领域,其包括楼板的板体,所述板体上设置有锁紧件,所述锁紧件用于将相邻的板体进行锁紧固定,所述板体上还设置有对准装置,所述对准装置用于驱使板体之间相互对齐;本发明具有安装方便且楼板之间不易分离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建材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从目标上看,我国力争到二零二五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百分之三十,从类型上看,我国将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和钢结构建筑,目前,预制构件生产企业处于市场起步阶段,但是由于其施工方便快捷、建设周期短,装配式的叠合楼板越来越受到青睐。
现有的装配式叠合楼板在实际安装的过程中,当楼板在工厂内制成之后,通过运输车运输至安装地点,在通过水泥浇筑的方式对楼板进行固定,将楼板固定固定在承重柱上以方便实际的使用。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现有的楼板是通过水泥浇筑的方式进行固定,在经过长时间的使用之后,由于外界的重力以及人为的踩踏的原因以及浇筑的固定效果不佳,楼板与楼板之间易出现偏移、楼板之间还易出现相互之间的翘起,使得楼板表面不平整,带来美观度下降的同时增加了安全隐患,故还有可改进的空间。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具有安装方便且楼板之间不易分离的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包括楼板的板体,所述板体上设置有锁紧件,所述锁紧件用于将相邻的板体进行锁紧固定,所述板体上还设置有对准装置,所述对准装置用于驱使板体之间相互对齐;
所述锁紧件包括锁紧钩、插接槽、固定板、固定块以及抵接块,所述锁紧钩一体设于板体一侧且向远离板体的方向延伸,所述插接槽开设于板体上且与锁紧钩相对的一侧,所述锁紧钩插设安装于插接槽内且与插接槽上表面相抵触,所述固定板固定安装于板体靠近插接槽的一侧且与插接槽相互配合形成供锁紧钩插设的插设口,所述一体设于固定板上且向插设口的方向延伸,所述抵接块转动连接于固定块上且与锁紧钩相互卡接,其中,所述抵接块靠近锁紧钩的一端由于重力作用向上翻转以与锁紧钩卡接;
所述对准装置包括安装槽、安装板、限位板、导向柱、安装压簧以及导向孔,所述安装槽开设于板体上且与锁紧钩位于同一侧,所述安装板固定在板体上与安装槽相互配合形成安装腔,所述导向柱滑移安装于安装板上,且导向柱一端位于安装腔中,所述导向柱的另一端伸出于安装腔外,所述限位板一体设于导向柱上且位于安装腔中,所述安装压簧设于安装腔中,且所述安装压簧一端与安装板相互抵触,所述安装压簧的另一端与限位板抵触,所述导向孔开设于板体远离安装槽的一侧且供导向柱插设限位,其中,相邻的所述导向柱从一侧至另一侧直径逐渐增大,相邻的所述导向孔从一侧至另一侧孔径逐渐增大以与导向柱相对应。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包括安装柱、安装筒以及驱动压簧,所述安装柱一体设于抵接块靠近锁紧钩的一侧且向固定板的方向伸出,所述安装筒一体设于固定板上且供安装柱插设滑移,所述驱动压簧设于安装筒与安装柱之间,且所述驱动压簧的一端与安装柱抵触,所述驱动压簧的另一端与安装筒筒底抵触以驱使安装柱与安装筒具有相互分离的趋势。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板体靠近锁紧钩的一侧设置有防尘密封圈,所述防尘密封圈靠近板体的一侧一体设置有插接柱,所述板体上开设有供插接柱插设安装的插接孔,所述板体远离锁紧钩的一侧开设有供防尘密封圈嵌设安装的安装环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旭杰建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旭杰建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248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灌溉决策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线缆绝缘层包覆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