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源抗金属电子标签及识别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23615.X | 申请日: | 2020-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607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占楼;周晓舸;颜廷举;李达;朱俊杰;张永伟;王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首钢自动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9/077 | 分类号: | G06K19/077;G06K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房德权 |
地址: | 10004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源 金属 电子标签 识别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源抗金属电子标签及识别系统,所述电子标签在使用时,设置于金属产品表面,以当电子标签读写装置向其发送射频信号时,向电子标签读写装置反馈自身存储的金属产品的产品信息,电子标签,包括:天线单元、电子标签芯片,天线单元包括第一天线,其中,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电子标签芯片电性连接,用于接收射频信号,并转化为感应电流提供给电子标签芯片;电子标签芯片,用于存储产品信息,并在感应电流的能量下将产品信息通过天线单元返回给电子标签读写装置;第一天线所在的平面可垂直于射频信号的波束中心、及金属产品表面,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RFID电子标签贴附在金属产品表面,存在RFID电子标签能量被金属产品吸收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产品信息追踪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源抗金属电子标签及识别系统。
背景技术
RFID电子标签作为一种简易高效的信息载体,逐渐应用到工业生产、物流转运等各个行业,极大提高了物体信息识别速度和信息流转效率。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高性能电子标签识别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虽然RFID射频识别技术及相关产品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但在冶金行业等金属环境下,RFID电子标签贴附在金属产品表面,存在RFID电子标签能量被金属产品吸收的问题,导致RFID电子标签携带的金属产品信息不能正常被识别。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无源抗金属电子标签及识别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RFID电子标签贴附在金属产品表面,存在RFID电子标签能量被金属产品吸收的问题。
一方面,本申请通过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源抗金属电子标签,在使用时,设置于金属产品表面,以当电子标签读写装置向其发送射频信号时,向所述电子标签读写装置反馈自身存储的所述金属产品的产品信息,所述电子标签,包括:天线单元、电子标签芯片,所述天线单元包括第一天线,其中,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电子标签芯片电性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射频信号,并转化为感应电流提供给所述电子标签芯片;所述电子标签芯片,用于存储所述产品信息,并在所述感应电流的能量下将所述产品信息通过所述天线单元返回给所述电子标签读写装置;所述第一天线所在的平面可垂直于所述射频信号的波束中心、及所述金属产品表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天线单元还包括第二天线;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第二天线电性连接,用于将所述感应电流提供给所述第二天线;所述第二天线,与所述电子标签芯片直接或间接连接,用于在所述感应电流的能量下将所述电子标签芯片内存储的所述产品信息返回给所述电子标签读写装置;所述第二天线可与所述金属产品表面贴合,所述第一天线所在的平面可与所述第二天线所在的平面垂直。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基材层,所述第一天线、所述电子标签芯片及所述第二天线设置于所述基材层上;所述基材层由可弯折的结构构成,所述可弯折的结构,用于当使用所述电子标签时,对所述基材层进行弯折,以使弯折后的所述基材层设置在所述金属产品表面时,所述第一天线所在的平面垂直于所述射频信号的波束中心,所述第二天线与所述金属产品表面贴合,所述第一天线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二天线所在的平面垂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弯折的结构包括第一弯折线、第二弯折线、第三弯折线,所述第一弯折线、所述第二弯折线、所述第三弯折线依次间隔设置在所述基材层上;所述第一弯折线与所述基材层的第一侧边形成第一弯折区,所述第一弯折线与所述第二弯折线形成第二弯折区,所述第二弯折线与所述第三弯折线形成第三弯折区,所述第三弯折线与所述基材层的第二侧边形成第四弯折区;所述第一天线设置于所述第三弯折区的背面,所述第二天线设置于所述第四弯折区的背面;当使用所述电子标签时,对所述基材层进行弯折,以使弯折后的所述基材层设置在所述金属产品表面时,所述第一弯折区的背面及所述第四弯折区的背面分别与所述金属产品表面贴合,所述第二弯折区和所述第三弯折区的背部贴合,所述第三弯折区与所述第四弯折区垂直,且所述第三弯折区垂直于所述射频信号的波束中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首钢自动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首钢自动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2361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