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广谱型微囊藻毒素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823099.0 | 申请日: | 2020-08-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129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 发明(设计)人: | 周小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33/577 | 分类号: | G01N33/577;G01N33/545;G01N33/53;C07K16/4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王灏增 |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广谱 型微囊藻 毒素 免疫 检测 试剂盒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广谱型微囊藻毒素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包括包被抗原、微囊藻毒素单克隆抗体溶液以及酶标二抗;所述微囊藻毒素单克隆抗体溶液是将微囊藻毒素单克隆抗体用磷酸盐缓冲液稀释,再加入牛血清白蛋白和硫柳汞得到的液体。本发明的广谱型微囊藻毒素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具有对MCs异构体广谱响应能力强、灵敏度高、分析通量大、检测速度快、费用低廉等优点,可适用于水中、动物源淡水产品以及植物源淡水产品中微囊藻毒素总量的定量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检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检测微囊藻毒素总量的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
背景技术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是水华爆发时,微囊藻属、鱼腥藻属等蓝藻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是淡水中分布最广泛的蓝藻毒素之一。MCs是一类具有共性环状七肽结构的小分子,由5个非蛋白原氨基酸(如脱氢丙氨酸衍生物和特殊的β-氨基酸 Adda等)和2个蛋白原氨基酸(第2位和第4位的可变氨基酸)组成,其化学结构式如式1所示。到目前为止已有超过100个微囊藻毒素异构体被报道,自然界中分布较广的MC异构体为MC-LR、MC-RR和MC-YR(L、R、Y分别代表亮氨酸、精氨酸和酪氨酸)。
MCs化学性质稳定,能够强烈抑制蛋白磷酸酶的活性,还是强烈的肝脏肿瘤促进剂,严重威胁着生态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发展水中微囊藻毒素总量的及时准确监测技术十分迫切且重要。目前对水中微囊藻毒素的检测技术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传感器检测以及蛋白磷酸酶抑制试验等。常规的仪器分析技术具有准确性好、灵敏度高等优势,但依赖于价格昂贵、占地面积大的分析仪器,且检测费用高、对技术人员的操作要求较高等不足;更为不足的是,仪器分析技术只能通过对单个微囊藻毒素异构体进行检测和浓度加和获得微囊藻毒素总量浓度。由于微囊藻毒素异构体众多,性质近似,目前尚没有针对所有异构体建立相应的检测条件和方法,且无法获得一些尚未得到鉴定的微囊藻毒素浓度信息。
免疫检测是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亲和反应原理建立的一种快速分析方法,通过筛选获得针对MCs具有广谱性识别能力的抗体,结合酶放大发展的广谱型微囊藻毒素酶联免疫检测(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试剂盒具有检测广谱性强、灵敏度高、分析通量大、检测速度快、费用低廉等优点,能适应大规模样品的微囊藻毒素总量快速筛查和预警监测。目前已有的微囊藻毒素检测试剂盒大部分只能检测一种微囊藻毒素异构体,无法直接检测微囊藻毒素总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广谱型微囊藻毒素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
本发明所提供的微囊藻毒素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包括包被抗原、微囊藻毒素单克隆抗体溶液以及酶标二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230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