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防控软弱围岩地层TBM卡机的前置型初期支护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22121.X | 申请日: | 2020-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807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张稳军;来涛涛;王博达;曹文振;张高乐;王祎;上官丹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11/18 | 分类号: | E21D11/18;G01L5/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程毓英 |
地址: | 300350 天津市津南区海***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软弱 围岩 地层 tbm 前置 初期 支护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防控软弱围岩地层TBM卡机的前置型初期支护,包括固定侧拱架(1)、移动侧拱架(2)、拱架内置弹簧(3)、钢柱(4)、应力检测装置(5)、受力平台(6)、方形格栅(7)、纵向弹簧组(8)、气囊(9)和电控排气装置(11)。其中,拱架内置弹簧(3)、钢柱(4)、应力检测装置(5)均布置在固定侧拱架(1)内部的受力平台(6),钢柱(4)贯穿于拱架内置弹簧(3),拱架内置弹簧(3)、钢柱(4)固定连接于受力平台(6);气囊(9)内侧表面布置有电控排气装置(11),电控排气装置(11)与固定侧拱架(1)内的应力检测装置(5)相连,根据应力值来控制排气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山岭隧道岩石掘进机的新型初期支护,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防控软弱围岩地层TBM卡机的前置型初期支护。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交通领域对山岭隧道的需求越来越大,传统的矿山法与新奥法所具有的工期长、安全性低和震动噪音大等缺点限制了山岭隧道的快速发展,也就抑制了交通领域的革新。TBM(全断面隧道掘进机)施工速度快,工期短,特别是在稳定的围岩中长距离施工时,此特征尤其明显,在打造全国立体交通网络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但目前来看,TBM绝大部分用于硬岩隧道的开挖,而在山岭隧道这种大变形岩层中应用很少,山岭隧道开挖后围岩变形速度快,变形量大,对初期支护的支护时间以及支护方式提出了很大的考验,这使得TBM掘进的初期支护的创新和优化具有了非常重要的工程和现实意义。
传统山岭隧道TBM初期支护存在以下问题:由于初期支护在机身后进行,而围岩在开挖后立刻开始变形,使得支护不够及时从而导致了围岩变形过大,隧道变形严重;支护不及时导致围岩变形过大,或即使支护及时,但因围岩压力过大使得初期支护变形过大从而使得围岩接触到了TBM机身,TBM因受到围岩阻力作用而不能继续推进,从而造成卡机现象;造成卡机后不能判断卡机具体位置,导致问题不能快速解决,提高了人力物力成本。以上问题都会增加隧道的工程造价,且会造成严重的安全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缓解软弱围岩地层在TBM开挖过程中围岩产生快速过大的变形,导致的TBM卡机和难以判断卡机位置,拖缓施工进度,影响工程质量安全,以及围岩变形程度难以控制等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防控软弱围岩地层TBM卡机的前置型初期支护,包括固定侧拱架(1)、移动侧拱架(2)、拱架内置弹簧(3)、钢柱(4)、应力检测装置(5)、受力平台(6)、方形格栅(7)、纵向弹簧组(8)、气囊(9)和电控排气装置(11)。其中,
移动侧拱架(2)插接在固定侧拱架(1)内部;
固定侧拱架(1)内部距离管端一定距离处固定有受力平台(6);
拱架内置弹簧(3)、钢柱(4)、应力检测装置(5)均布置在固定侧拱架(1)内部的受力平台(6),钢柱(4)贯穿于拱架内置弹簧(3),拱架内置弹簧(3)、钢柱(4)固定连接于受力平台(6),应力检测装置(5)固定在受力平台(6);
应力检测装置(5)用于测量所受到的拱架内置弹簧(3)的压力;
方形格栅(7)位于由固定侧拱架(1)和移动侧拱架(2)组成的拱架环之间,方形格栅(7)与固定侧拱架(1)和移动侧拱架(2)固定连接;
纵向弹簧组(8)位于移动侧拱架(2)和固定侧拱架(1)的连接处,随移动侧拱架(2)移动而产生变形;
气囊(9)呈环状,布置在由固定侧拱架(1)和移动侧拱架(2)组成的拱架环之间,通过并与方形格栅(7)连接;
气囊(9)内侧表面布置有电控排气装置(11),电控排气装置(11)与固定侧拱架(1)内的应力检测装置(5)相连,根据应力值来控制排气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2212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