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降解热风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21979.4 | 申请日: | 2020-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270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情;曾友平;温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冠泓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H1/541 | 分类号: | D04H1/541;D01F8/14;D01F8/10;D01F8/06;D01F1/10 |
代理公司: | 泉州协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31 | 代理人: | 郑浩 |
地址: | 3622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解 热风 无纺布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降解热风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可降解热风无纺布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聚丙烯70~80份、2‑丙烯酸甲酯与1,3‑丁二烯和2‑丙烯腈的聚合物12~17份、茂金属线型低密度聚乙烯7~10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3~5份、聚乳酸10~14份、轻质碳酸钙4~6份、无机复合填料6~9份。本发明的可降解热风无纺布,通过精选原料组成,并优化各原料含量,既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制得的可降解热风无纺布可生物降解;且兼具良好的耐光性,良好的抗菌效果,抗菌效果持久,良好的力学性能(断裂强力和顶破强力大),回弹性适中,柔软性好,质地好,吸湿排汗性能较好;综合使用性能好,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纺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降解热风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无纺布又称不织布,是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而构成。因具有布的外观和某些性能而称其为布。无纺布没有经纬线,剪裁和缝纫都非常方便,而且质轻容易定型,深受手工爱好者的喜爱。因为它是一种不需要纺纱织布而形成的织物,只是将纺织短纤维或者长丝进行定向或随机排列,形成纤网结构,然后采用机械、热粘或化学等方法加固而成。
无纺布是一种非织造布,它是直接利用高聚物切片、短纤维或长丝将纤维通过气流或机械成网,然后经过水刺、针刺、热风或热轧加固,最后经过后整理形成的无编织的布料。具有柔软、透气和平面结构的新型纤维制品,优点是不产生纤维屑,强韧、耐用、丝般柔软,也是增强材料的一种,而且还有棉质的感觉,和棉织品相比,无纺布容易成形,而且造价便宜。
聚丙烯纤维,近火焰即熔缩,易燃,离火燃烧缓慢并冒黑烟,火焰上端黄色,下端蓝色,散发出石油味,烧后灰烬为硬圆浅黄褐色颗粒,手捻易碎。聚丙烯纤维品种有长丝(包括未变形长丝和膨体变形长丝)、短纤维、鬃丝、膜裂纤维、中空纤维、异形纤维、各种复合纤维和无纺织布等。主要用途是制作地毯(包括地毯底布和绒面)、装饰布、家具布、各种绳索、条带、渔网、吸油毡、建筑增强材料、包装材料和工业用布,如滤布、袋布等。此外在衣着方面应用也日趋广泛,可与多种纤维混纺制成不同类型的混纺织物,经过针织加工后可以制成衬衣、外衣、运动衣、袜子等。由丙纶中空纤维制成的絮被,质轻、保暖,弹性良好。
但是,目前所使用的热风无纺布还存在以下问题:
1、不可降解,或难以降解;
2、抗菌效果差,尤其是抗菌效果持久性差;
3、通过添加可降解材料改性后,热风无纺布的耐光性,力学性能(断裂强力和顶破强力),回弹性,柔软性,质地,吸湿排汗性能等均出现大幅下滑,导致综合使用性能差,应用受阻。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降解热风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的可降解热风无纺布,通过精选原料组成,并优化各原料含量,采用了聚丙烯、2-丙烯酸甲酯与1,3-丁二烯和2-丙烯腈的聚合物、茂金属线型低密度聚乙烯、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聚乳酸、轻质碳酸钙、纳米银和纳米二氧化钛、多孔硅藻土和二氧化硅多孔陶瓷粉,既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制得的可降解热风无纺布可生物降解;且兼具良好的耐光性,良好的抗菌效果,抗菌效果持久,良好的力学性能(断裂强力和顶破强力大),回弹性适中,柔软性好,质地好,吸湿排汗性能较好;综合使用性能好,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降解热风无纺布,所述可降解热风无纺布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聚丙烯70~80份、
2-丙烯酸甲酯与1,3-丁二烯和2-丙烯腈的聚合物12~17份、
茂金属线型低密度聚乙烯7~10份、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3~5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冠泓工业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冠泓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219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