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片烟的二次混配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21101.0 | 申请日: | 2020-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026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马一琼;王宝林;杨永锋;程良琨;姚倩;田涛;牛洋洋;孙溢明;郑文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24B3/16 | 分类号: | A24B3/16;A24B3/08;A24B3/04;A24B3/10;A24B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曾晨 |
地址: | 450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二次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片烟的二次混配加工方法,根据设定的混配加工方案准备相应的待混配原料烟叶;分别将待混配原料烟叶进行真空回潮;根据混配模块中的待混配烟叶的种类、数量及比例要求,及时调整各上料装置的控制参数,保证各上料装置的投入比例符合混配加工方案;将混配烟叶进行热风润叶及人工在线挑选再进行混配贮叶,将混配贮叶后的烟叶进入叶片复烤工段,调控烟叶含水率及温度,便于烟叶醇化、贮存和保管。利用现有复烤生产线,易实现工业化和规模化生产,有效利用现存烟叶资源,优化库存结构,经过二次混配后的片烟感官质量有明显提升,刺激性和杂气有所减轻。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烟叶原料复烤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用于片烟的二次混配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当前烟草行业卷烟产品的不断发展,对库存烟叶结构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当前库存中还存在着相当数量不能满足卷烟需求的烟叶,为了让这些不适用烟叶得到应用,通常会通过优化叶组配方用在低端卷烟产品中,但是部分烟叶的质量仅是略低,用于低端卷烟产品中并不能有效发挥原料原有的价值,因此,如何发挥这些质量较低烟叶的应有价值,一直是本领域研究的课题。
另外,在某些烟叶的生产过程中,还存在有些烟叶的存量较少,单独利用的数量不足,导致产品的烟丝的中断而不得不更换烟丝配方,影响到产品品质的一致性。而且在进行烟丝配方时,存量较小的烟叶因无法满足生产批次的要求也无法进行利用,导致在烟叶库存中,存在这些数量较小的烟叶库存。
随着烟草行业去库存、优结构工作的进行,库存原料的优化升级和综合利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卷烟工业企业在卷烟生产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零头烟叶,即尾库资源库尾烟叶由于规模小,存放周期长等原因,很难符合用于配方的需求,不可避免的产生一些质量略低不能用在较高结构产品中的原料,即部分原料因为小的质量缺陷不能被配方所使用,进而出现“高结构”原料用在“低结构”卷烟的情况。这些烟叶得不到有效利用,往往成为库存的无效资源,价值得不到有效发挥,不仅产生大量的储存成本,也不利于库存结构的优化,因此,整合库尾烟叶资源,提升原料使用价值己成为工业企业的新需求。
当前,行业内关于片烟二次混配再利用的研究较少,也没有明确的片烟二次混配再利用技术路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片烟的二次混配加工方法,以解决现技术没有解决小规模片烟整合和不适用烟叶合理利用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片烟的二次混配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原料配比准备
根据设定的混配加工方案,按混配加工方案所确定的混配模块中待混配烟叶的种类、数量及比例准备相应的待混配原料烟叶;
S2、真空回潮
分别将待混配原料烟叶进行真空回潮,回潮后烟叶应松散柔软,提高叶片的韧性和耐加工性,有利于减少造碎;
S3、铺叶布局
根据混配模块中的待混配烟叶的种类、数量及比例要求,及时调整各上料装置的控制参数,保证各上料装置的投入比例符合混配加工方案;
S4、热风润叶
将步骤S3中的混配烟叶进行热风润叶,通过一次润叶和二次润叶增加烟叶含水率和温度,同时实现烟叶的松散及混合均匀;
S5、烟叶在线挑选
对经过润叶后的烟叶进行人工在线挑选,挑拣出不符合质量要求的烟叶,以提高烟叶纯净度;
S6、混配贮叶
利用贮叶柜,将步骤S5中的经过在线挑选的烟叶进行混配贮叶,进一步平衡烟叶水分,提高烟叶均匀性;
S7、叶片复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211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肉制品加工用快速解冻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残障人监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