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腔道双风扇等离子体灶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19252.2 | 申请日: | 2020-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538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肖辉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国爱等离子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C7/08 | 分类号: | F24C7/08;F24C15/00;F04D25/1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金信启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84 | 代理人: | 周斌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黄***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腔道 风扇 等离子体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腔道双风扇等离子体灶,包括底座,灶头,以及电控单元,所述灶头包括从底座上方显露出的放电电极及变压模块,变压模块包括设于安装壳体及设置在安装壳体内的变压电路单元,变压电路单元电连接所述电控单元及放电电极;底座内于安装壳体的外侧前后连通设置有第一散热腔道,底座内于电控单元的前后方连通设置有第二散热腔道;所述第一散热腔道的前后方依次设置有第一进风口、第一散热风扇及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散热腔道的前后方依次设置有第二进风口、第二散热风扇及第二出风口。本发明采用双腔道双风扇使得等离子体灶的变压电路单元和电控单元产生的热分别通过独立的散热腔道流出,提升散热效果,避免相互干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灶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腔道双风扇等离子体灶。
背景技术
等离子体(plasma)又叫做电浆,是由部分电子被剥夺后的原子及原子团被电离后产生的正负离子组成的离子化气体状物质,尺度大于德拜长度的宏观电中性电离气体,其运动主要受电磁力支配,并表现出显著的集体行为。等离子体是一种很好的导电体,利用经过巧妙设计的磁场可以捕捉、移动和加速等离子体。等离子体物理的发展为材料、能源、信息、环境空间、空间物理、地球物理等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和工艺。等离子体是不同于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物质第四态。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围绕它的、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当被加热到足够高的温度或其他原因,外层电子摆脱原子核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就像下课后的学生跑到操场上随意玩耍一样。电子离开原子核,这个过程就叫做电离。这时,物质就变成了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一团均匀的浆糊,因此人们戏称它为离子浆,这些离子浆中正负电荷总量相等,因此它是近似电中性的,所以就叫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灶就是利用等离子体的特性,用高压电击穿空气形成热等离子体,将电能转换为热能,并最终获得理想长度和功能的热等离子体束,产生类似火焰特性的热等离子体束给锅具加热来进行烹饪的新型灶具。
由于等离子体灶需要将外部的电源转换成高压,如将220V交流转换成10KV左右的高电压以进行放电,故等离子体灶的电路部分除了需要设置进行电源及整机控制的电控单元,还需要设置进行电压转换的变压电路单元,这两部分电路在等离子体灶工作时均会产生热量,特别是变压电路单元产生的热量更大。
现有的等离子体灶在对变压电路单元及电控单元的散热设计时并没有设置专门的散热腔道,而只是简单地在底座的前后方分别设置一个进风口和一个出风口,再在底座内设置一个散热风扇,即只采用了一套散热装置,并将底座内的整个不规则的内部空间作为一散热腔道,其散热气流流动慢,散热效果不佳。同时将变压电路单元及电控单元产生的热混合在同一空间内吹出,这样,容易造成变压电路单元产生的热干扰电控单元。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腔道双风扇等离子体灶,旨在使得等离子体灶的变压电路单元和电控单元产生的热分别通过独立的散热腔道流出,提升散热效果,避免相互干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腔道双风扇等离子体灶,包括底座,设置于底座上的灶头,以及设置于底座的电控单元,所述灶头包括多个从底座上方显露出的放电电极及设置于放电电极下方的变压模块,所述变压模块包括设于底座内的安装壳体及设置在安装壳体内的变压电路单元,所述变压电路单元电连接所述电控单元及放电电极;
其中,所述底座内于安装壳体的外侧前后连通设置有第一散热腔道;
所述底座内于电控单元的前后方连通设置有第二散热腔道;
所述第一散热腔道的一端于底座上设置有第一进风口及第一散热风扇,所述第一散热腔道的另一端于底座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国爱等离子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国爱等离子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192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