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闭式重力热管的紧凑式梯级蓄热供热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18337.9 | 申请日: | 2020-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472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张良;章楠;鄢继铨;孙志昊;王晓俊;郑健;田佳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D15/02 | 分类号: | F24D15/02;F24D19/10;F28D15/02;F28D20/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傅朝栋;张法高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重力 热管 紧凑 梯级 蓄热 供热 系统 方法 | ||
1.一种闭式重力热管的紧凑式梯级蓄热供热系统的供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式重力热管的紧凑式梯级蓄热供热系统包括高温蓄热模块(1)、过渡蓄热换热模块(2)、传动热开关结构(3)、供热输出模块(4)和加热控制模块(5);
高温蓄热模块(1)包括高温蓄热本体(11)、高温蓄热体保温层(12)、高温加热安装孔(13)和高温换热安装孔(14);高温蓄热本体(11)的外部包覆有高温蓄热体保温层(12),构成高温蓄热模块;高温蓄热本体(11)内开设有互不干涉的高温加热安装孔(13)和高温换热安装孔(14),高温加热安装孔(13)贯通高温蓄热模块,高温换热安装孔(14)深入高温蓄热本体(11)内部;
过渡蓄热换热模块(2)包括中低温蓄热换热安装孔(21)、中低温相变蓄热本体(22)、中低温蓄热体保温层(23)、供热换热安装孔(24)、闭式重力热管(25)和梯级蓄热隔热层(26);传动热开关结构(3)包括带轮(31)、内螺纹套筒(32)和外螺纹钢管(33);中低温相变蓄热本体(22)的外部包覆有中低温蓄热体保温层(23),构成中低温蓄热模块;中低温蓄热模块放置于梯级蓄热隔热层(26)上,梯级蓄热隔热层(26)紧贴高温蓄热模块(1)顶部布置;中低温相变蓄热本体(22)内开设有互不干涉的中低温蓄热换热安装孔(21)和供热换热安装孔(24),中低温蓄热换热安装孔(21)和供热换热安装孔(24)均为贯通中低温蓄热模块的通孔,中低温蓄热换热安装孔(21)为竖直的通孔;闭式重力热管(25)插入中低温蓄热换热安装孔(21)内,并能沿中低温蓄热换热安装孔(21)上下移动;闭式重力热管(25)的蒸发段能够穿过梯级蓄热隔热层(26)伸入高温换热安装孔(14)中,闭式重力热管(25)与高温换热安装孔(14)过盈配合;闭式重力热管(25)的上端与外螺纹钢管(33)的底部相连接,外螺纹钢管(33)的上端套设有内螺纹套筒(32),外螺纹钢管(33)与内螺纹套筒(32)构成螺纹配合;内螺纹套筒(32)的外部固定有带轮(31),带轮(31)和内螺纹套筒(32)的高度保持固定;
供热输出模块(4)包括供热换热管(41)、供热循环泵(42)、供热管路(43)、用热设备(44)和热量计(45);供热管路(43)上安装有供热循环泵(42)、用热设备(44)和热量计(45),供热管路(43)的两端分别与供热换热管(41)的进出口相连,供热管路(43)和供热换热管(41)共同构成循环回路;加热控制模块(5)包括数据采集器(50)、高温加热系统(51)、高温蓄热温度传感器(52)、中低温蓄热温度传感器(53)、供热控制阀(54)和传动热开关电动机(55);高温蓄热温度传感器(52)、中低温蓄热温度传感器(53)、供热控制阀(54)和传动热开关电动机(55)分别通过线路与数据采集器(50)相连;
供热输出模块(4)的供热换热管(41)安装在供热换热安装孔(24)内,加热控制模块(5)的高温加热系统(51)安装在高温加热安装孔(13)内;高温蓄热温度传感器(52)和中低温蓄热温度传感器(53)分别安装在高温蓄热本体(11)和低温蓄热本体(22)上,分别用于实时监测高温蓄热本体(11)和低温蓄热本体(22)的温度;加热控制模块(5)的传动热开关电动机(55)能够通过带轮(31)带动内螺纹套筒(32)相对于外螺纹钢管(33)转动,实现闭式重力热管(25)的升降;加热控制模块(5)的供热控制阀(54)安装在供热输出管路(43)上,用于控制管路开闭;
所述供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系统开始加热运行,开启高温加热系统(51),通过高温蓄热温度传感器(52)实时监测高温蓄热本体(11)温度变化;当高温蓄热本体(11)的温度升至预设最高温度时,停止高温加热系统(51);开启传动热开关电动机(55),通过传动热开关结构(3)将闭式重力热管(25)降至高温蓄热本体(11)的额定深度处;通过闭式重力热管(25)加热中低温相变蓄热本体(22),同时利用中低温蓄热温度传感器(53)实时监测中低温相变蓄热本体(22)的温度变化,当中低温相变蓄热本体(22)的温度升至预设最高温度时,开启供热控制阀(54),通过供热输出管路(43)给用热设备(44)供热;
开启供热控制阀(54)后,继续分别通过高温蓄热温度传感器(52)和中低温蓄热温度传感器(53)实时监测高温蓄热本体(11)和中低温相变蓄热本体(22)的温度变化,同时通过热量计(45)监测供热输出管路(43)的功率;数据采集器(50)在采集温度变化和功率数据后进行反馈,借助传动热开关电动机(55)控制传动热开关结构(3)实现闭式重力热管(25)的升降,即可实现供热系统的自反馈智能调节,具体如下:当中低温相变蓄热本体(22)的温度低于预设供热温度且继续降低或者供热输出管路(43)的功率低于用热设备(44)的需求功率时,通过传动热开关结构(3)降低闭式重力热管(25),增加闭式重力热管(25)在高温蓄热本体(11)中的换热长度;当中低温相变蓄热本体(22)的温度超过预设供热温度且继续升高或者供热输出管路(43)的功率高于用热设备(44)的需求功率时,通过传动热开关结构(3)提升闭式重力热管(25),减少闭式重力热管(25)在高温蓄热本体(11)中的换热长度;通过供热系统的自反馈智能调节,实现对用热设备(44)的持续稳定供热;
当高温蓄热本体(11)的温度低于预设最低温度时,控制传动热开关电动机(55)通过传动热开关结构(3)提升闭式重力热管(25)使其脱离高温蓄热本体(11),同时关闭供热循环泵(42)和供热控制阀(54),供热过程结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1833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智能辅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