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麦套辣椒高效栽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16211.8 | 申请日: | 2020-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034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李显日;赵爱鸿;王广华;刘玲;江志训;蒲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G22/20 | 分类号: | A01G22/20;A01G22/05;A01C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棘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40 | 代理人: | 戴丽伟 |
地址: | 2661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辣椒 高效 栽培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麦套辣椒高效栽培方法,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合理配置套种带型,在小麦收割前30~35d,即4月下旬至5月上旬,将辣椒定植到预留行内,每个预留行栽植2行辣椒,辣椒距小麦15cm,行距40cm,麦收后形成90:40的宽窄行模式。通过加带宽、增行距、缩株距等带型调整,满足了国内广大小麦产区使用大中型联合收割机的需求,打破了以往的套种模式只能利用小型收割机的局限,为大型机械收割创造条件。本发明实行大垄套“四二式”模式,小麦产量稳产450kg/667m2以上,辣椒稳产450kg/667m2以上,高产可达600kg/667m2,每667m2效益5500~6200元,比单种或小垄套模式每667m2增收2000元左右,而且品质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麦套辣椒高效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小麦是我国最重要的口粮之一,小麦产业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近年来,尽管国家不断提高补贴和最低收购价水平,但小麦的种植收益不仅低而且还在持续下降。虽然小麦与棉花的套种模式曾广受推广,但由于棉花多年重茬,病虫害发生严重,产量品质效益降低,麦棉套种模式也不再是小麦和经济作物套种的理想模式。近年来,在稳定小麦生产、推进种植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因麦套辣椒栽培模式,由于麦田特殊小气候更有利于辣椒的生长,延长辣椒的生长期,比单一种植辣椒增产,较其他麦套模式增效稳定系数高,逐渐成为麦棉套种区的主要替代模式。但过去的“二二式”或“三二式”模式,由于套种带幅配置过小,只能利用小型收割机收割。随着国内小麦产业化、规模化、一体化经营的推进和大中型收割机普及率的提高,现行的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组织成本高的麦辣套种模式难以满足小麦生产新要求。如果探索出一种新的麦辣套种模式及配套方法,确保小麦、辣椒产量和品质的同时,还能满足大型机械收割的要求,不仅能降低种植成本,扩大普及范围,还有助于实现小麦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麦套辣椒高效栽培方法,解决了现行的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组织成本高的麦辣套种模式难以满足小麦生产新要求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麦套辣椒高效栽培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a1、合理配置套种带型;
a2、在小麦收割前30~35d,即4月下旬至5月上旬,将辣椒定植到预留行内,每个预留行内栽2行辣椒,辣椒距小麦15cm,行距40cm,麦收后形成90:40的宽窄行模式,株距20~25cm,种植密度4100~5100株/667m2,小辣椒可按株距25cm,双株定植,种植密度8200株/667m2;定植前,在预留空带内每667m2一次性施入腐熟有机肥2~3t、NPK复合肥30kg和磷酸二铵15kg,浇足底水,覆白色地膜,选壮苗、大苗,栽根系发达的苗,提倡先浇水,后移栽,5~7cm深栽,定植水后3~5d及时补浇缓苗水;
a3、共生期管理,缓苗后至开花前,肥水以控为主,干旱时,可浇小水,苗生长弱时,结合浇水少量追施提苗肥;
a4、适时早割小麦,6月上旬,小麦进入完熟期,应适时早割,尽可能减少共生期,争取早通风透光。收割时,可利用小麦与辣椒的高度差,将收割机跨在套种行间作业,并实施秸秆还田,小麦留茬高度30cm以内,作业时尽量避免碾压辣椒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未经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162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防护有害物质的防护服面料及服装
- 下一篇:一种辣椒采摘辅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