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安全帽帽箍环带定位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16182.5 | 申请日: | 2020-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040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储金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润宏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2C2/00 | 分类号: | A42C2/00 |
代理公司: | 合肥九道和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4154 | 代理人: | 时理想 |
地址: | 246600 安徽省安庆市岳***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帽 环带 定位 装置 | ||
本发明特别涉及一种安全帽帽箍环带定位装置,包括左支架、右支架、第二底座以及第四动力单元,所述的右支架固定安装在第二底座上,左支架通过第四动力单元固定在第二底座上,第四动力单元驱动左支架远离或靠近右支架;右支架用于将帽箍环带撑为圆环形,左支架用于承接圆环形的帽箍环带,左支架上设置有夹头用于夹紧帽箍环带并姿态调整至与安全帽顶带卡接的状态。通过将帽箍环带套设在右支架上,这样就能保证帽箍环带的初步姿态,再将其推动至左支架的夹头中夹住,这样就可以实现精确的定位,并且夹头的位置可以方便的进行控制,也就实现了帽箍环带姿态的调整,从而实现了薄片状的帽箍环带的精准定位和位置调整,为后续自动化的装配提供了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全帽自动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安全帽帽箍环带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安全帽是指对人头部受坠落物及其他特定因素引起的伤害起防护作用的帽子,一般由帽壳、帽衬和下颏带等三部分组成。帽壳:这是安全帽的主要部件,一般采用椭圆形或半球形薄壳结构,这种结构,在冲击压力下会产生一定的压力变形,由于材料的刚性性能吸收和分散受力,加上表面光滑与圆形曲线易使冲击物滑走,而减少冲击的时间,可以有效的保护使用者的头部安全。根据需要加强安全帽外壳的强度,外壳可制成光顶、顶筋、有沿和无沿等多种型式。帽衬:帽衬是帽壳内直接与佩戴者头顶部接触部件的总称,其由帽箍环带、安全帽顶带、吸汗带等组成;帽衬的材料可用棉织带、合成纤维带和塑料衬带制成。帽箍为环状带,在佩戴时紧紧围绕人的头部,带的前额部分衬有吸汗材料,具有一定的吸汗作用。帽箍环形带可分成固定带和可调节带两种。安全帽顶带是与人头顶部相接触的衬带,安全帽顶带与帽箍环带可用铆钉连接,或者两者采用凸块和插接口构成可拆卸式配合,安全帽顶带一般设置有多个,多个安全帽顶带交叉呈十字形或六条形。下颏带:足系在下颏上的带子,起固定安全帽的作用,下颏带由带和锁紧卡组成。
图1所示的是现有安全帽常用的安全帽顶带,其包括两个塑料件制成的卡扣,两个卡扣之间通过尼龙带连接;图2所示的是现有安全帽常用的安全帽帽箍环带,图中省略了很多细节,至保留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在安全帽生产环节上,目前都是通过人工手动将安全帽顶带卡接在帽箍环带上,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速度,现急需开发一种能够实现两者自动装配的系统,但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其一,安全帽顶带和帽箍环带都是片状体,顶带的两个卡扣还是通过尼龙带连接的,两者较为柔软,不易定位;其二,在帽箍环带上,需要装配两个安全帽顶带,并且两个顶带呈交叉状,使得自动装配变得很难;其三,为了进行有效的保护,在帽箍环带展开时,帽箍环带上的同一个顶带的两个固定点的距离要大于顶带上实际固定点的距离,人工在装配时,同一个顶带固定以后,帽箍环带会发生形变,手工安装可以无视这些奇形异状,但自动装配就成了一个难点。基于以上诸多难点,目前还未见类似的自动化装配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帽帽箍环带定位装置,能够方便的实现安全帽帽箍环带的精确定位。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安全帽帽箍环带定位装置,包括左支架、右支架、第二底座以及第四动力单元,所述的右支架固定安装在第二底座上,左支架通过第四动力单元固定在第二底座上,第四动力单元驱动左支架远离或靠近右支架;右支架用于将帽箍环带撑为圆环形,左支架用于承接圆环形的帽箍环带,左支架上设置有夹头用于夹紧帽箍环带并姿态调整至与安全帽顶带卡接的状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存在以下技术效果:通过将帽箍环带套设在右支架上,这样就能保证帽箍环带的初步姿态,再将其推动至左支架的夹头中夹住,这样就可以实现精确的定位,并且夹头的位置可以方便的进行控制,也就实现了帽箍环带姿态的调整,从而实现了薄片状的帽箍环带的精准定位和位置调整,为后续自动化的装配提供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安全帽顶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安全帽帽箍环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安全帽顶带定位及抓取装置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润宏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润宏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161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