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小件锻压预热的感应加热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14982.3 | 申请日: | 2020-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406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吴礼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礼丰 |
主分类号: | B21J1/06 | 分类号: | B21J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小件 锻压 预热 感应 加热 装置 | ||
一种用于小件锻压预热的感应加热装置,本发明涉及零件加工技术领域;箱体为前侧敞口式结构,箱体的前侧嵌设有门体,门体的一侧通过合页与箱体一侧壁的前侧旋接,门体的另一侧通过十字锁与箱体另一侧壁的前侧连接,箱体下侧壁的四角均固定有支撑脚,支撑脚的下端均固定有万向轮;箱体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数个加热机构,加热机构中两侧的滑板滑动设置在左右两侧的支撑架内,支撑架呈“U”形设置,数个支撑架分别等距固定在箱体左右两侧的内侧壁上,加热机构的下侧均设有调节机构;对小件进行加热时,对零部件的上下两侧同时进行加热,从而保证了零部件的均匀受热,且可将零部件进行叠加,从而节省了空间,本发明具有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零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小件锻压预热的感应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锻压是锻造和冲压的合称,是利用锻压机械的锤头、砧块、冲头或通过模具对坯料施加压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制件的成形加工方法,锻压过程中的零部件不能直接进行加热,直接加热将会对零部件造成损伤,不利于锻压过程的进行,从而需要在加工之前对零部件进行加热,从而可以更好的对其进行锻造,增加其塑形,而现有的锻造加热装置大多只对其进行加热,而不能保证零部件受热均匀,而如果受热不均匀则可能会造成锻造的效果不好,且现大多的零件都较小,占用的面积较小,且无法进行叠加,浪费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用于小件锻压预热的感应加热装置,对小件进行加热时,对零部件的上下两侧同时进行加热,从而保证了零部件的均匀受热,且可将零部件进行叠加,从而节省了空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箱体、门体、支撑脚和万向轮,箱体为前侧敞口式结构,箱体的前侧嵌设有门体,该门体的一侧通过合页与箱体一侧壁的前侧旋接,门体的另一侧通过十字锁与箱体另一侧壁的前侧连接,箱体下侧壁的四角均固定有支撑脚,支撑脚的下端均固定有万向轮;它还包含加热机构、支撑架和调节机构,箱体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数个加热机构,该加热机构中两侧的滑板分别滑动设置在左右两侧的支撑架内,支撑架呈“U”形设置,数个支撑架分别等距固定在箱体左右两侧的内侧壁上,加热机构的下侧均设有调节机构;
上述的加热机构还包含上导热板、下导热板、固定罩、加热器、导热棒和翅片,下导热板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左右两侧的滑板固定连接,下导热板的上侧设有上导热板,上导热板和下导热板的后侧壁上均固定有固定罩,固定罩的内部均设有加热器,上下两侧的加热器分别固定在上导热板和下导热板的后侧壁上,加热器上均连接有导热棒,导热棒分别呈蛇形嵌设在上导热板的下侧壁以及下导热板的上侧壁内,导热棒的外表面上接触有翅片,上下两个翅片分别与上导热板以及下导热板固定连接;
上述的调节机构均由内螺纹管、螺杆、转动轮和转柄构成,上导热板下表面的四角均固定有螺杆,该螺杆的下端均套设有内螺纹管,且通过螺纹旋接,该内螺纹管的下端穿过下导热板四角内的轴承后,插设固定在转动轮内,四个转动轮之间通过传动带连接,其中一个转动轮下侧壁的一侧固定有转柄,该转柄悬设在转动轮的下侧。
进一步地,所述的滑板的前侧均设有定位栓,该定位栓的上端穿过支撑架的上侧壁后,露设在支撑架的上侧,且定位栓通过螺纹与支撑架的上侧壁旋接,在安装下导热板时,通过定位栓将滑板进行限位,使其无法向前侧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的门体的中心嵌设有观察窗,该观察窗设置于加热机构的正前侧,在加热的过程中,透过观察窗观察箱体内部的零部件。
进一步地,所述的箱体的一侧壁上固定有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的探针穿过箱体的一侧壁后,悬设在箱体的内部,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该控制器固定在箱体一侧的外侧壁上,控制器与警示灯连接,该警示灯固定在箱体上侧的外侧壁上,在使用的过程中,将温度传感器上的上限温度调节至零部件所需要的温度,当箱体内部的温度到达该温度时,温度将信号传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启动警示灯,通过警示灯提醒工作人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礼丰,未经吴礼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149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柱与混凝土梁的连接节点结构
- 下一篇:一种扫拖机器人的集成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