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梯门智能闭合的安全缓冲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12371.5 | 申请日: | 2020-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602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赵恒;贺杰;刘发立;翟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迅立达电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5/14 | 分类号: | B66B5/14;B66B5/28;B66B11/02 |
代理公司: | 合肥正则元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0 | 代理人: | 匡立岭 |
地址: | 2365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梯 智能 闭合 安全 缓冲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梯门智能闭合的安全缓冲系统,包括电梯轿厢、托架以及均衡称重装置;所述均衡称重装置设置于电梯轿厢与托架之间,所述均衡称重装置用于电梯称重;所述电梯轿厢顶部上方设置有控制主机和气源罐,所述电梯轿厢的内底部设置有多个气压缸,所述气压缸通过管道连通至气源罐,所述气压缸与气源罐之间的连接管道上均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气压缸输出轴上连接有水平且竖截面为梯形的被动缓冲板,所述被动缓冲板上设置有加速度传感器。本发明通过轿厢底部均衡称重装置对电梯进行即时称重,测量精度高,大大提高了电梯的安全系数;解决了现有电梯运行时发生故障失速对内部人员造成冲击较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梯门智能闭合的安全缓冲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高层建筑技术的迅速发展,电梯作为一种有效的运载工具,其应用普及范围也是越来越广,但是电梯事故的发生也是越来越频繁,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其原因之一就是大多数的电梯不具有缓冲系统。
这种电梯在运行过程中一旦发生故障,例如电梯在运行过程中因故障失控而失速下降时,会使电梯轿厢内的人感到恐惧和不安,下降后因为冲击力较大往往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梯门智能闭合的安全缓冲系统。本发明通过设置均衡称重装置,通过均匀分布于轿厢底部的多个压力传感器进行多点测量,当某区域压力值高于第一压力阈值时,提示乘坐人员此处位置过于密集,引导乘坐人员向四周移动;使电梯底面受力均匀,降低电梯安全风险;当F大于预设值时,电梯警告超载,电梯不能运行;当F小于预设值时,电梯门闭合,电梯正常运行;
在电梯轿厢故障失速下降时,被动缓冲板能够向上发生位移用以缓冲轿厢内部人员突然加速下降时受到的冲击;且安全气囊同时打开,从而在人员四周将人员支撑住,防止人员倾倒发生二次伤害。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电梯门智能闭合的安全缓冲系统,包括电梯轿厢、托架以及均衡称重装置;所述均衡称重装置设置于电梯轿厢与托架之间,所述均衡称重装置用于电梯称重;
所述均衡称重装置包括处理模块和多个设置于托架上的减震垫,所述减震垫等距离均匀的分布于电梯轿厢的底部,所述减震垫用于支撑缓冲电梯轿厢,所述减震垫顶部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均带有位置标识,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实时采集电梯底部各处的压力信息组并将采集的电梯各处的压力信息组传输到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接收压力传感器采集的压力信息组并做出指定处理,具体处理步骤如下:
步骤一:首先将采集到的压力信息组标记为Fi,i=1...n;对应压力传感器的位置标识标记为Wi,i=1...n;Fi和Wi一一对;
步骤二:按照标准差计算公式计算得到实时Fi信息组的标准差α,当α超过预设值时,处于待验证状态;
步骤三:将Fi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序,设定第一压力阈值F1,获取到所有高于F1的Fi;将其标记为Fwi,i=1...n;获取对应Fwi的位置标识并将其标记为Wfi,i=1...n;将Wfi对应的位置处标为预警状态;
步骤四:电梯中与Wfi对应的位置处显示闪烁灯光,提示乘坐人员此处位置过于密集,引导乘坐人员向四周移动;
步骤五:按照求和计算公式计算得到实时Fi信息组的总压力值F,当F大于预设值时,电梯警告超载,电梯不能运行;当F小于预设值时,电梯门闭合,电梯正常运行;
所述电梯轿厢顶部上方设置有控制主机和气源罐,所述电梯轿厢的内底部设置有多个气压缸,所述气压缸通过管道连通至气源罐,所述气压缸与气源罐之间的连接管道上均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气压缸输出轴上连接有水平且竖截面为梯形的被动缓冲板,所述被动缓冲板的两个侧壁斜面分别靠近电梯轿厢相对的两个内侧壁,所述被动缓冲板上设置有加速度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迅立达电梯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迅立达电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1237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