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动车辆避免酒驾智能感应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12287.3 | 申请日: | 2020-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462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燕;窦明;张迎春;李天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德州市技师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K28/06 | 分类号: | B60K28/06;B60N2/00;B60N2/90;H04L29/08;H04M1/725;G01S19/42;G05B19/05;G01L5/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邓建国 |
地址: | 25301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动车辆 避免 智能 感应 控制系统 | ||
机动车辆避免酒驾智能感应控制系统,由PLC控制器、酒精浓度传感器、GPS定位器和若干个压力传感器组成,酒精浓度传感器安装在机动车辆的座椅头枕下方,若干个压力传感器均匀内置于座椅的座垫中,GPS定位器内置于座椅的靠背中,PLC控制器置于座椅后侧并分别通过4G通信模块和信号发生器与短信发送模块和机动车辆的电子点火器相连。本发明可根据座椅上的酒精浓度传感器检测结果强制杜绝发动机点火器工作,避免酒驾发生;同时可通过手机短信或app通知家属或司机代驾,将喝酒的人安全带走,此外,本发明也降低了现有的酒驾检测成本,减少了一次性吹气嘴使用引起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动车行驶安全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动车辆避免酒驾智能感应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的事故调查显示,大约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驶有关,酒后驾驶已经被列为车祸致死的主要原因。在中国,每年由于酒后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达数万起;而造成死亡的事故中50%以上都与酒后驾车有关,酒后驾车的危害触目惊心,已经成为交通事故的第一大“杀手”。
现实中酒驾的稽查还是主要依靠交警人员来检查,覆盖面小,还是不能从根本上杜绝酒驾人员开车上路,避免不了交通安全隐患。目前酒后是否继续驾车,仅能靠驾驶人自觉控制,而无相应的自动控制与措施防范,即使酒驾了不知道酒驾发生的位置。目前现有的酒精检测仪多为吹气式,只能人为的检测出酒精含量,不仅卫生安全不能保证,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禁止酒驾目的。常用的酒精分析方法,例如呼气式酒精测试法、顶空气相色谱法,乙醇脱氢法等,这些方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精度不高,还面临着传染细菌、病毒等生物危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机动车辆避免酒驾智能感应控制系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机动车辆避免酒驾智能感应控制系统,由PLC控制器、若干个酒精浓度传感器、GPS定位器和若干个压力传感器组成,酒精浓度传感器安装在机动车辆的座椅头枕下方,若干个压力传感器均匀内置于座椅的座垫中,GPS定位器内置于座椅的靠背中,PLC控制器置于座椅后侧并分别通过4G通信模块和信号发生器与短信发送模块和机动车辆的电子点火器相连。
上述四至十二个压力传感器均匀内置于座椅的座垫中,最好采用六至十个压力传感器均匀内置于座椅的座垫中。
上述GPS定位器内置于座椅的靠背中下部。
上述酒精浓度传感器内置报警扬声器。
上述压力传感器为薄膜压力传感器。
上述GPS定位器采用无线免安装式定位器。
上述信号发生器采用霍尔元件信号发生器。
上述两个酒精浓度传感器分别安装在机动车辆的座椅头枕下方两侧。
上述酒精浓度传感器采用河南省郑州炜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MQ303B气体传感器。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当驾乘人员进入机动车辆坐在座椅上时,座垫中的压力传感器会感应到压力增加,同时将有人进入车辆的信息传至PLC控制器中,与此同时座椅头枕下方的酒精浓度传感器会对车内环境中的酒精浓度进行检测并实时将检测数据传至PLC控制器中,一旦酒精浓度传感器检测的酒精浓度超标,PLC控制器会分别通过信号发生器和4G通信模块向车辆的电子点火器以及短信发送模块发出指令,一路信号指令电子点火器停止工作,提前阻止人员启动车辆,一路信号将GPS定位器的位置信息通过短信发送模块向家人发送驾乘人员喝酒的信息。
本发明可根据座椅上的酒精浓度传感器检测结果强制杜绝发动机点火器工作,避免酒驾发生;同时可通过手机短信或app通知家属或司机代驾,将喝酒的人安全带走,此外,本发明也降低了现有的酒驾检测成本,减少了一次性吹气嘴使用引起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德州市技师学院),未经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德州市技师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122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PICC穿刺针及穿刺方法
- 下一篇:一种控制尺寸的装配工具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