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溶性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11553.0 | 申请日: | 2020-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705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杜虹瑶;王华;陶娟;朱锦涛;张连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70 | 分类号: | A61K9/70;A61K47/34;A61K47/36;A61K35/28;A61P17/06;A61M37/00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许恒恒;李智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溶性 微针贴片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可溶性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片状基底(1)和形成于该片状基底(1)上的可溶性聚合物微针(2);
其中,所述可溶性聚合物微针(2)是通过将人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液提取物溶液与可溶性聚合物溶液进行混合后干燥以使得所述可溶性聚合物微针(2)内包埋有人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液提取物;
所述人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液提取物溶液是通过将人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于液态的细胞培养基中,经过滤移除人间充质干细胞后取所述细胞培养基的上清液得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溶性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溶性聚合物微针(2)是由至少两个针体(201)构成的微针阵列,所述针体(201)为从针体底面至针尖尖端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减小的实心立体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溶性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针体(201)为圆锥体形或正棱锥体形,从所述针体(201)底面距针尖尖端的距离为50~2000μm,所述针体(201)的底面外接圆或底面圆的直径为50~500μm。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溶性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针体(201)的针尖中心间距为100~1000μ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溶性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溶性聚合物微针(2)所采用的聚合物为具有极性官能团的亲水性聚合物。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溶性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溶性聚合物微针(2)所采用的聚合物为透明质酸、麦芽糖、壳聚糖、硫酸软骨素钠、海藻酸钠、支链淀粉、聚乳酸、聚乙醇酸、聚氧化乙烯、聚丙烯酸、聚丙烯酰胺、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半酯共聚物、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二醇、聚乙烯醇、羟丙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溶性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人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液提取物为脐带来源人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液提取物、骨髓来源人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液提取物和脂肪来源人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液提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8.一种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可溶性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将人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于液态的细胞培养基中,经过滤移除该人间充质干细胞后取得所述细胞培养基的上清液,除菌处理后,即得到人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液提取物溶液;
(2)配制可溶性聚合物溶液,将人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液提取物溶液与可溶性聚合物溶液混合得到混合溶液,将该混合溶液注入微针模具中,通过真空处理使混合溶液填满整个微针模具,干燥后剥离该微针模具,得到可溶性微针贴片。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配制得到的可溶性聚合物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20%,所述混合溶液为将人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液提取物溶液与可溶性聚合物溶液按照1:(5~10)的体积比进行混合得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1155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