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有超支化聚合物的高阻燃PVC制品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10338.9 | 申请日: | 2020-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933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周志鑫;严晴;严一丰;周国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志海新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7/06 | 分类号: | C08L27/06;C08L23/06;C08L87/00;C08K5/12;C08K3/26;C08K3/22;C08K5/098;C08K7/26;C08K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王华强 |
地址: | 516221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有 超支 聚合物 阻燃 pvc 制品 | ||
本发明属于PVC制品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含有超支化聚合物的高阻燃PVC制品,本发明的一种含有超支化聚合物的高阻燃PVC制品中含有90‑110重量份的聚氯乙烯树脂、20‑40重量份的对苯二甲酸二辛酯、30‑50重量份的轻质碳酸钙、20‑30重量份的氢氧化物、3‑5重量份的钙锌稳定剂、0.3‑0.7重量份的聚乙烯蜡和1‑3重量份的超支化聚合物,本发明使用超支化聚合物做为添加助剂,加入到含有大量氢氧化镁/铝的PVC制品中,有效的提高了PVC制品的塑化速度,明显改善了PVC制品熔体的流动性,同时保证PVC制品的物理性能不受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PVC制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含有超支化聚合物的高阻燃PVC制品。
背景技术
PVC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几种通用材料之一,在建筑材料、工业制品、日用品、地板革、地板砖、人造革、管材、电线电缆、包装膜、瓶、发泡材料、密封材料、纤维等方面均有广泛应用。
火灾是一种非常常见且危害性很大的灾害,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有起火的事故发生,由于大多数的家居材料都是木质品或者纺织品这类纺织品,着火的危害很大,而PVC虽然有一定的阻燃功能,但仍能燃烧,且伴随大量的烟,所以现在家用PVC制品都需要良好的阻燃性能。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阻燃系列的PVC产品,其中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在PVC配方中加入大量的氢氧化铝或者氢氧化镁,与PVC复配从而提高其阻燃性能。但在PVC制品中添加氢氧化铝或者氢氧化镁,虽然能够有效提高产品的阻燃性能,不过由于氢氧化铝/镁是一种无机物,与PVC的相容性较差,会使PVC的流动性降低,导致塑化变慢。
除了加入氢氧化铝/镁作为阻燃剂以外,还有些厂家会使用三氧化二锑作为阻燃剂,但相对于氢氧化铝/镁来讲,三氧化二锑成本较高,且还会影响PVC的稳定性。
目前针对氢氧化镁/铝带来的流动性不好,塑化效率低的问题,常见的解决办法是在PVC配方中添加丙烯酸酯类共聚物,此类加工助剂的作用机理主要是丙烯酸酯类共聚物在加工时,部分组分先融化并粘附在PVC树脂的表面,将外部的热量和剪切力更快地传递到PVC树脂粉中,从而打破PVC树脂的缠绕结构,促进其进一步熔融塑化,提高熔体强度,改善了制品的外观质量。但丙烯酸酯类共聚物作用比较单一,在软质PVC中作用不明显,且不能与无机填料协同作用,另外丙烯酸酯类共聚物的价格也偏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超支化聚合物的高阻燃PVC制品,本发明使用超支化聚合物代替丙烯酸酯类共聚物,达到促进塑化,改善熔体流动性的目的,本发明的内容如下: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超支化聚合物的高阻燃PVC制品,其技术点在于:按所述高阻燃PVC制品的重量份数计,所述PVC制品由90-110重量份的聚氯乙烯树脂、20-40重量份的对苯二甲酸二辛酯、30-50重量份的轻质碳酸钙、20-30重量份的氢氧化物、3-5重量份的钙锌稳定剂、0.3-0.7重量份的聚乙烯蜡和1-3重量份的超支化聚合物组成。
进一步的,上述超支化聚合物的密度为1-1.6g/cm2,熔程为140-180℃。
进一步的,上述聚氯乙烯树脂的中值粒径为30-500μm。
进一步的,上述对苯二甲酸二辛酯的分子量为350-400,在25℃下粘度为50-60×10-3Pa·s。
进一步的,上述轻质碳酸钙的含水率为0-1.0wt%,中值粒径为0.5-10μm。
进一步的,上述氢氧化物为氢氧化铝或者氢氧化镁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的,上述氢氧化铝的中值粒径为50-80μm,振实密度为0.9~1.5g/cm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志海新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志海新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103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