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10013.0 | 申请日: | 2020-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037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0 |
发明(设计)人: | 张继栋;卢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新一代通信与网络创新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4L12/46 | 分类号: | H04L12/46;H04L43/1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郭浩辉;麦小婵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高***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报文 处理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第一交换设备接收到原始报文后,通过第一带内网络遥测模块根据预设的遥测任务进行遥测信息采集并添加至封装报文;第一交换设备以封装报文作为隧道净荷进行封装得到隧道报文,并将其通过预先建立的隧道连接通道发送至第二交换设备;第二交换设备去掉隧道首部后获取得到封装报文,通过第二带内网络遥测模块进行遥测信息采集,并将采集到的第二遥测信息添加至封装报文中;第二交换设备对封装报文进行转发,或,提取出封装报文中的所有遥测信息并发送至遥测服务器。本发明通过采用隧道技术应用于网络遥测系统,从而能够将带内网络遥测技术应用到使用传统交换设备的公共分组网络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业务应用的推陈出新和用户规模的不断增长,网络呈现出“高速率、大规模、多接入、不可预期”的特点。传统网络管控方式和手段已经难以解决现有网络和未来网络的挑战。因此,网络管理者迫切需要颠覆传统网络监测及故障排除方法,提出能够应对网络状态测量、网络失效检测、故障定位与恢复等场景用例的实时灵活的测量解决方案。
带内网络遥测(In-band Network Telemetry,INT)是一种不需要网络控制平面干预,由网络数据平面直接收集和报告网络状态的框架。在带内网络遥测架构中,交换设备转发处理携带遥测指令(Telemetry instructions)的数据包。当遥测数据包经过该设备时,这些遥测指令告诉具备网络遥测功能的网络设备应该收集并写入何种网络状态信息。
但是在现有技术中,要想在网络中使用遥测功能,报文所经过的所有交换设备都必须支持带内网络遥测技术,而对于传统交换设备而言,遇到无法识别的INT Header和Metadata(遥测信息元数据)时,将会丢弃此报文。
对于一个数据中心内部而言,随着支持带内网络遥测技术的交换设备的广泛使用,通过带内网络遥测技术可实现数据中心内部的网络状态测量、网络失效检测、故障定位与恢复等。但对于公共分组网络来说,支持带内网络遥测技术的交换设备的使用仍然是凤毛麟角。
随着分布式数据/计算中心架构的更快普及,越来越多的跨数据中心之间的网络需要进行精确测量,为合理高效地调整网络路由提供可靠依据。因此,如何将带内网络遥测技术应用到使用传统交换设备的公共分组网络中,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及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从而能够将带内网络遥测技术应用到使用传统交换设备的公共分组网络中。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包括步骤:
第一交换设备接收到原始报文后,通过第一带内网络遥测模块根据预设的遥测任务进行遥测信息采集,继而将所述原始报文与采集到的第一遥测信息添加至封装报文;其中,所述第一交换设备包含所述第一带内网络遥测模块;
所述第一交换设备以所述封装报文作为隧道净荷,并添加隧道首部进行封装得到隧道报文,将所述隧道报文通过预先建立的隧道连接通道发送至第二交换设备;其中,所述第二交换设备包含第二带内网络遥测模块;
所述第二交换设备接收到所述隧道报文并去掉所述隧道首部后获取得到所述封装报文,通过所述第二带内网络遥测模块根据所述遥测任务进行遥测信息采集,并将采集到的第二遥测信息添加至所述封装报文中;
所述第二交换设备对所述封装报文进行转发,或,提取出所述封装报文中的所有遥测信息并发送至遥测服务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交换设备接收到原始报文后,通过第一带内网络遥测模块根据预设的遥测任务进行遥测信息采集,继而将所述原始报文与采集到的第一遥测信息添加至封装报文,具体为:
第一交换设备接收到原始报文后,通过第一带内网络遥测模块根据预设的遥测任务在所述原始报文中插入INT头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新一代通信与网络创新研究院,未经广东省新一代通信与网络创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100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