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脱侧模内支撑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809152.1 | 申请日: | 2020-08-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460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 发明(设计)人: | 蒋军;杨才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鹏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G17/075 | 分类号: | E04G17/075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80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脱侧模内 支撑 结构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快脱侧模内支撑结构,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之间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上沿着支撑杆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螺纹部,支撑杆的两端设置有固定杆,固定杆位于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的外侧,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上且位于固定杆所在的位置设置有配合管,固定杆穿设于配合管内,配合管上设置有用于使固定杆保持固定的固定组件。本申请具有在取出支撑杆时减小对混凝土构件产生的破坏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快脱侧模内其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建筑工程中,利用模板进行浇筑从而形成混凝土构件是常见的砌筑工程之一,一般施工浇筑作业前,必须先将所有建筑模板妥善固定,再将混凝土浇筑入预先设定的模板内,在固定相对的两个模板时,通常还需要用到支撑杆,利用支撑杆固定两个模板,从而减少发生爆模的情况,并使模板固定在一定间距,在浇筑完成后,再将支撑杆取出。
现有的授权公告号为CN20289961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板的固定装置,包括两个相对的模板、支撑杆、螺杆和螺母,所述支撑杆的形状为椎形柱体且沿其轴心设有通孔,所述支撑杆横设在两个模板之间,两个模板均开有穿孔,所述螺杆穿过两个穿孔和通孔从而将支撑杆夹固在两个模板之间且在两个模板外侧均露出自由端,所述螺母通过螺纹连接在两个自由端上从而将螺杆与两个模板固定。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混凝土构件成型后取出支撑杆时,工作人员需要去敲击支撑杆使支撑杆松动,而后才能取出支撑杆,但是在敲击过程中,混凝土构件也会受到振动,容易出现混凝土构件产生裂缝的情况。
发明内容
为了在取出支撑杆时减小对混凝土构件产生的破坏,本申请提供一种快脱侧模内支撑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快脱侧模内支撑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快脱侧模内支撑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之间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沿着支撑杆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螺纹部,所述支撑杆的两端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位于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的外侧,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上且位于固定杆所在的位置设置有配合管,所述固定杆穿设于配合管内,所述配合管上设置有用于使固定杆保持固定的固定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该支撑结构时,将支撑杆穿入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之间,并使支撑杆两端的固定杆分别进入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上的配合管内,随后利用固定组件将固定杆固定于配合管内,从而使得支撑杆的位置固定,在浇筑混凝土时,支撑杆便可以起到支撑作用,在浇筑混凝土且混凝土成型后,此时由于支撑杆上设置有螺纹部,因此在松懈固定组件后,工作人员便可以朝与螺纹部螺纹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固定杆,固定杆会带动支撑杆转动,而利用螺纹部则可以使得支撑杆朝外移动,最终支撑杆会完全移出混凝土构件,且在过程中,减少了对混凝土构件的破坏,使得支撑杆的取出更加方便。
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设置在配合管侧壁上的固定销,所述配合管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插孔,所述第一插孔贯通配合管的侧壁设置,所述固定杆上开设第二插孔,所述固定销通过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穿设于配合管和固定杆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将固定杆固定于配合管内时,将配合管上的第一插孔与固定杆上的第二插孔对齐,然后将固定销插入至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内,如此便可以使固定杆的位置固定,从而固定支撑杆的位置,且在需要取出支撑杆时,只需取出固定销即可,非常方便。
优选的,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支撑杆通过固定孔穿设于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内,所述支撑杆上且位于固定孔的位置设置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与固定孔的内壁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环的设置可以增加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上固定孔处的密封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混凝土浆液从固定孔的位置漏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鹏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鹏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091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