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深基坑止水结构渗漏缺陷预防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08214.7 | 申请日: | 2020-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800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肖春文;张晓东;董炬洪;张志军;洪源;刘继强;姜早龙;金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七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1/02 | 分类号: | E02D31/02;E02D17/02;E02D19/18;E02D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赵红霞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浐灞生态区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坑 止水 结构 渗漏 缺陷 预防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基坑止水结构渗漏缺陷预防装置,属于跨海通道修建技术领域。一种深基坑止水结构渗漏缺陷预防装置,包括安装箱,安装箱底面四角处均安装有刹车轮,安装箱顶面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安装有超声波监测组件,超声波监测组件上方设有箱门组件,箱门组件前端与超声波监测组件前端之间设有驱动组件。本发明通过在安装箱顶面开设安装槽,在安装槽内安装超声波监测组件,并在安装槽上方设置箱门组件,利用安装箱前端护边凸起内部的驱动组件驱动箱门组件打开,与此同时,超声波监测组件从安装槽升起,通过超声波监测组件的循环探测,监测止水帷幕的止水结构是否存在渗漏缺陷。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自动化程度高,监测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跨海通道修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深基坑止水结构渗漏缺陷预防装置。
背景技术
深基坑属地下隐蔽工程,施工难度大。由于对承压水风险因素缺乏全面认识及缺乏全面、有效的承压水风险控制措施,一系列与深基坑工程渗流相关的关键技术问题仍然困扰着我们,这也是导致诸多重大安全事故的主要诱因,阻碍了深基坑工程的绿色施工及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
目前,对于深基坑止水结构施工完成之后,没有有效的方法对地下止水帷幕的施工缺陷进行针对性的质量检测与渗流管控,更没有相应的基坑止水帷幕质量检测的技术标准,特别是基坑承压水对止水结构缺陷的破坏与影响研究还是空白。对于基坑开挖前质量缺陷的认识问题,往往靠碰运气或后续花重金对止水结构进行加固防护,并没有形成防控机制以减小基坑开挖中的风险。基坑开挖使下部承压含水层的覆土层变薄,当基坑底部到承压含水层顶板的残留土层不能与承压水水头的上浮力平衡时,基坑底部就会产生突涌。由于突涌是瞬时发生的,难以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容易造成基坑工程的破坏性事故并危及周边环境的安全。一旦出现因止水帷幕缺陷造成的管涌渗漏,将直接危及环境安全与基坑稳定。因此,在基坑开挖之前,准确检测出墙体是否存在渗漏,并有针对性地采取超前补强措施可有效规避基坑风险。而目前对于止水帷幕缺陷的检测是通过坑内降水观察坑外水位变化,限于定性判断的方法,对于缺陷的空间位置及渗流量、渗流速度无法定量确定,因此,亟待需要新的技术手段来确定渗漏位置及性质。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深基坑止水结构渗漏缺陷预防装置。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深基坑止水结构渗漏缺陷预防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技术方案
一种深基坑止水结构渗漏缺陷预防装置,包括安装箱,所述安装箱底面四角处均安装有刹车轮,所述安装箱顶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安装有超声波监测组件,所述超声波监测组件上方设有箱门组件,所述箱门组件前端与超声波监测组件前端之间设有驱动组件。
优选地,所述安装箱前端设有护边凸起,所述护边凸起与安装箱为一体成型结构,且所述驱动组件安装于护边凸起内部。
优选地,所述超声波监测组件包括设于安装槽内侧的升降座,所述升降座内部开设有连通前端的升降槽,所述升降槽左右两侧内壁对称开设有两个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为Z型结构,并在所述升降槽内设有丝杆,所述丝杆后端与升降槽后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丝杆前端穿过升降槽前端延伸至护边凸起内部并套接有锥齿轮A,所述丝杆中部套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丝杆套,所述丝杆套左右两侧端部焊接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端部与限位槽内侧滑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超声波监测组件还包括固设于升降座顶面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中部顶面嵌设有电机A,所述电机A上方设有转动环,所述转动环底面与固定座顶面紧密焊接,且所述转动环圆周内壁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内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为L型结构,且所述转动杆水平起始端与电机A输出轴连接固定,所述转动杆水平终止端与转动槽内侧滑动连接,并在所述转动杆竖直终止端固设有超声波监测探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七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七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082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