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开槽式岩棉与大理石结合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807236.1 | 申请日: | 2020-08-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115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 发明(设计)人: | 范伟;王壮;文礼;冯家玉;王永回;徐成;沈佳佳;张应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瑞联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B11/00 | 分类号: | F16B11/00 |
| 代理公司: | 合肥正则元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0 | 代理人: | 匡立岭 |
| 地址: | 239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开槽 式岩棉 大理石 结合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开槽式岩棉与大理石结合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原料准备:准备大理石板、纤维板材与岩棉,根据加工需要,在大理石板的一面上通过打磨机等间距打磨出若干个圆弧凹槽。本发明通过设置的纤维板材,将传统的大理石直接与岩棉结合改进为将大理石与岩棉通过纤维板材结合,能够有效避免由于岩棉材料本身的特性无法很好地与大理石结合的缺陷,这种开槽式结合方式通过圆弧凸起与圆弧凹槽的圆弧形设计能够增大相互之间的接触面积,并在注胶时增大胶水的附着面积,增大板材之间的结合强度,设置的若干个插钉,能够有效的扎进岩棉内部,对纤维板材与岩棉进行很好的固定,方法操作简单,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岩棉与大理石结合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开槽式岩棉与大理石结合方法。
背景技术
复合板材指的是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材料组合而成的板材。实际上,针对与不同材质的板材,复合板材的概念和制作方法也不同,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以金属复合板材、木塑复合板材和玻璃钢复合板材为主,现有的岩棉与大理石结合广泛应用于建筑板材中,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高质量板材的要求越来越大,岩棉与大理石结合为板材的使用带来了巨大进步;
现有的岩棉与大理石结合多为直接接触结合,结合强度有限,容易因中间某一部位的空隙导致全面的空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有的岩棉与大理石结合多通过开槽来避免空壳的发生,然而在岩棉与大理石结合时,由于岩棉材料本身的特性无法很好地与大理石结合,结合强度不大,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开槽式岩棉与大理石结合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槽式岩棉与大理石结合方法,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现有的岩棉与大理石结合多为直接接触结合,结合强度有限,容易因中间某一部位的空隙导致全面的空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有的岩棉与大理石结合多通过开槽来避免空壳的发生,然而在岩棉与大理石结合时,由于岩棉材料本身的特性无法很好地与大理石结合,结合强度不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开槽式岩棉与大理石结合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原料准备:准备大理石板、纤维板材与岩棉,根据加工需要,在大理石板的一面上通过打磨机等间距打磨出若干个圆弧凹槽,在纤维板材内部贯穿开设通孔,并在纤维板材上下两面均按照上述的等间距开设有若干组胶道,使得通孔与若干组胶道相通连接,在胶道上固定安装若干个圆弧凸起,使得纤维板材上的若干个圆弧凸起与大理石板下的若干个圆弧凹槽的位置一一对应,在纤维板材的下面两个相邻圆弧凸起之间固定安装若干个插钉,在岩棉的上面等间距挖出若干个圆弧凹槽,使得岩棉上的若干个圆弧凹槽与纤维板材下的若干个圆弧凸起的位置一一对应;
步骤二:复合材料加工:将加工后的岩棉放置在加工台上,将加工后的纤维板材平铺在岩棉上,保证岩棉上的若干个圆弧凹槽与纤维板材下的若干个圆弧凸起的位置一一对应,同时对纤维板材进行冲压,使得纤维板材下端的若干个插钉扎进岩棉内部,对纤维板材与岩棉进行很好的固定,加工成复合材料;
步骤三:复合材料与大理石的结合:将加工后的大理石板平铺在步骤二中加工好的复合材料上,保证纤维板材上的若干个圆弧凸起与大理石板下的若干个圆弧凹槽的位置一一对应,并通过夹具对合成后的大理石板、纤维板材与岩棉进行装夹,并使它们由平铺转换成直立,使得通孔的位置是由上到下的;
步骤四:注胶固定:向位置装夹变换后的通孔内注入胶黏剂,注胶一段时间后,控制夹具翻转掉个头,在向通孔内注入胶黏剂,更好的实现胶黏剂通过不同的浸液孔与大理石板和岩棉接触粘合,再次旋转夹具成平铺状进行冲压固定,加工实现岩棉与大理石的结合。
进一步的,步骤一中所述圆弧凸起的内部开设有三个浸液孔,且相邻浸液孔之间的角度均为45°。
进一步的,步骤一中所述圆弧凸起与圆弧凹槽的圆弧形设计能够增大相互之间的接触面积,并在注胶时增大胶水的附着面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瑞联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瑞联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072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特调含乳饮料的生产工艺
- 下一篇:网页页面的过程录制方法及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