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既有桩增设预应力锚索的组合抗滑结构及施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807203.7 | 申请日: | 2020-08-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273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 发明(设计)人: | 吴兵;梁瑶;吴晓春;唐晓波;彭友松;陈兵;李为;王同俊;贠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E02D5/74;E02D5/22 |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李朝虎 |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既有 增设 预应力 组合 结构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既有桩增设预应力锚索的组合抗滑结构及施工方法,通过对既有抗滑桩的悬臂段进行钻孔,增设竖向预应力锚索A及多排斜拉预应力锚索B对既有抗滑桩进行增强改进、优化结构受力的新型组合抗滑结构;旨在优化既有桩的桩体内力分布,为其提供足够锚固力,并分担一部分滑坡推力,以对因坡脚开挖引起的工程失稳进行加固治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开挖支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既有桩增设预应力锚索的组合抗滑结构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滑坡治理是一项投资巨大、技术复杂、施工危险而艰巨的抗灾工程。我国是一个滑坡灾害相当严重的国家,多年来,为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保障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国家在滑坡防治工作上,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20世纪60年代后期,抗滑桩作为一种新型岩土工程加固技术,由于具有比挡土墙开挖面小、圬工体积小、抗滑强度高、施工速度快等优点,很快在全国推广应用,至今仍在公路、铁路等领域大规模使用。由于现有公路滑坡治理中抗滑桩多选在滑坡厚度较薄、推力较小、锚固段地基强度较高及有利于抗滑的位置进行设置。在这种情况下,距离道路外侧一定距离(后期扩建范围)外的埋入式抗滑桩被广泛应用于沿线滑坡治理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速公路扩容、省干道升级改造等项目大量涌现;在道路开挖扩建方案中,无法绕避沿线既有滑坡,需对埋入式抗滑桩桩前坡脚岩土体进行开挖,此时对既有边坡的安全开挖和重新治理成为工程建设中的控制性工程(难题)之一。埋入式抗滑桩桩前提供抗力的土体被挖除后,既有抗滑桩可能出现上部桩体外露形成悬臂段或造成桩体襟边宽度不足,相对于增大的滑坡推力,无法提供足够的锚固力及抗滑力,而导致滑坡体因道路扩建坡脚开挖而产生失稳破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有桩增设预应力锚索的组合抗滑结构及施工方法,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提供足够的锚固力及抗滑力,从而导致滑坡体因道路扩建坡脚开挖而产生失稳破坏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既有桩增设预应力锚索的组合抗滑结构,包括既有抗滑桩桩体,所述桩体分为悬臂段和嵌固段,所述嵌固段嵌固于滑动面以下的稳定岩土体内;
所述桩体的悬臂段的顶部上设置有竖向预应力锚索A,该竖向预应力锚索A的上端与所述桩体的悬臂段的顶部连接,下端从桩体的悬臂段的顶部竖直向下穿过所述桩体的嵌固段的底部,沿所述嵌固段的方向延伸;
所述桩体的悬臂段上还设置有斜拉预应力锚索B,该斜拉预应力锚索B的下端锚固于所述滑动面后的稳定岩土体内,上端与所述桩体的悬臂段相连接,且斜拉预应力锚索B与水平面成一夹角θ。
进一步地,所述桩体内设置有分布筋和箍筋,在所述桩体的受拉侧布置有抗弯钢筋;
在所述桩体的受拉侧的抗弯钢筋的保护层外,按所述桩体的悬臂段的A-A中轴线对称位置处钻设放置所述竖向预应力锚索A的锚索预留孔A。
进一步地,所述桩体的悬臂段的顶部上设置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锚索预留孔A;
所述竖向预应力锚索A由紧固头,自由段,锚固段三部分组成,其中所述紧固头由水泥锚墩、钢垫板和锚具组成;
且在所述水泥锚墩与所述桩体之间还设置塑料垫片。
进一步地,在所述桩体的悬臂段距离桩顶顶部不小300mm处的桩体前侧中轴线处钻设放置所述斜拉预应力锚索B的斜拉锚索预留孔B。
进一步地,所述桩体的悬臂段距离桩顶顶部不小300mm处的桩体前侧中轴线处设置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锚索预留孔B;
所述斜拉预应力锚索B由紧固头,自由段,锚固段三部分组成,其中所述紧固头由水泥锚墩、钢垫板和锚具组成;
且在所述水泥锚墩与所述桩体之间还设置塑料垫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072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