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城市河道净化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04923.8 | 申请日: | 2020-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250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章婷婷;朱倩倩;王诚;何群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苏州研究院;苏州同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城市污染控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苏州周智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12 | 代理人: | 王晓玲 |
地址: | 2151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城市 河道 净化 处理 系统 | ||
1.一种城市河道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处理系统包括拦截池(1)、调节池(2)、接触氧化池(3)、絮凝沉淀池(4)、上级净化植被(5)、下级净化植被(6)、过滤沉淀池(7)和蓄水池(8);所述调节池位于所述拦截池的下游,所述接触氧化池位于所述调节池的下游,所述絮凝沉淀池位于所述接触氧化池的下游,所述上级净化植被位于所述絮凝沉淀池的下游,所述下级净化植被位于所述上级净化植被的下游,所述过滤沉淀池位于所述下级净化植被的下游,所述蓄水池位于所述过滤沉淀池的下游;
所述拦截池包括拦截结构,所述拦截结构与所述拦截池为可拆卸连接,所述拦截结构包括第一拦截网(11)和第二拦截网(12),所述第二拦截网的网孔尺寸小于所述第一拦截网的网孔尺寸,所述第一拦截网和第二拦截网均倾斜设置于所述拦截池的底壁,所述第一拦截网和第二拦截网与所述拦截池的底壁之间的夹角为45-80°,所述第一拦截网和所述第二拦截网之间填充金属丝球(13),所述金属丝球的直径为3-5cm;
所述调节池周边设有酸碱投放装置(21),所述酸碱投放装置与所述调节池相通,所述水解酸化池周边设有酸投放装置,所述酸投放装置与所述水解酸化池相通;所述调节池内设有搅拌叶轮(22),通过电机(23)驱动搅拌叶轮旋转将调节池内的水混合均匀,所述电机的转速为700-1400转/分钟;
所述接触氧化池内填充有蜂窝状弹性填料,所述蜂窝状弹性填料的填充密度为32-38kg/m3;
所述絮凝沉淀池周边设有絮凝剂投放装置(41),所述絮凝剂投放装置与所述絮凝沉淀池相通,所述絮凝沉淀池包括上部反应区(42)和下部沉淀区(43),所述下部沉淀区通过污泥管道连接压滤机(45),所述压滤机通过废水管道连接拦截池,所述压滤机通过污泥管道将污泥排出,所述上部反应区通过布水结构(46)流至所述上级净化植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河道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结构包括布水主管(461)和布水分管(462),所述布水主管与所述布水分管连接,所述布水分管设有多个出水孔,水经所述布水主管、布水分管和所述出水孔喷洒至所述上级净化植被,所述出水孔的孔径为1.5-3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河道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沉淀池为多介质过滤器包括三层滤料,第一层滤料(71)为无烟煤,所述无烟煤的粒径为0.8-1.2mm;第二层滤料(72)为石英砂,所述石英砂的粒径为0.5-0.8mm;第三层滤料(73)为重质矿石,所述重质矿石的粒径为0.1-0.2mm,且所述第一层滤料的粒径大于所述第二层滤料的粒径,所述第二层滤料的粒径大于所述第三层滤料的粒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河道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级净化植被和所述下级净化植被皆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种植土层(51)、卵石层(52)、砾石层(53)和细砂层(54);
所述种植土层的厚度为180-350mm;
所述卵石层的铺设厚度为80-120mm;
所述砾石层的厚度为120-280mm;
所述细砂层的厚度为80-120mm;
所述种植土层的原料包括按重量份数计的以下成分:壤土200-300份、草炭土120-280份、腐叶土100-210份、木糠80-100份、尿素50-70份、松叶30-50份和煤灰土10-25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城市河道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卵石层中填充有鹅卵石、雨花石、河卵石和干粘石中的至少两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城市河道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卵石层的卵石的尺寸为20-30mm;
所述砾石层填充有粗砾石和细砾石,所述粗砾石和所述细砾石的填充比例为1:1,所述粗砾石的粒径为10-15mm,所述细砾石的粒径为1-5mm;
所述细砂层的细砂的粒径为0.2-0.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河道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氧化池包括复合微生物和曝气增氧器,所述曝气增氧器位于所述接触氧化池的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苏州研究院;苏州同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城市污染控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同济大学苏州研究院;苏州同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城市污染控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0492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儿童PICC居家维护系统
- 下一篇:一种建筑外墙用设备安装件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