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麻风杆菌LAMP检测用引物组、检测试剂盒及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804654.5 | 申请日: | 2020-08-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332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 发明(设计)人: | 王洪生;姜海琴;曾瑞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12Q1/689 | 分类号: | C12Q1/689;C12Q1/6844;C12Q1/04;C12N15/11;C12R1/32 |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道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69 | 代理人: | 石佩 |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麻风 杆菌 lamp 检测 引物 试剂盒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麻风杆菌LAMP检测用引物组、检测试剂盒及应用。其中麻风杆菌LAMP检测用引物组包含有如SEQ ID NO.1~SEQ ID NO.6所示的核苷酸序列的3对6个引物。本发明的引物组及试剂盒具有极高的特异性、扩增效率高、条带清晰,可同时高通量对样本进行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麻风杆菌LAMP检测用引物组、检测试剂盒及应用。
背景技术
麻风病是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病。麻风病主要侵犯皮肤、周围神经、上呼吸道粘膜和眼,可对皮肤、神经、四肢和眼睛造成渐进性永久损害,导致残疾。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麻风病的流行已经得到显著的控制,但在部分边远的农村地区仍然存在一定范围内的传播。由于麻风杆菌感染后潜伏期长,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数病人只有在出现了严重的肢体畸残后才能通过临床被发现。麻风病感染是一不容忽视的严峻问题,除了本病难诊断、难治疗外,其能否成功防治直接影响到整个结核病和麻风病的防治。因此,正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为其关键问题。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其一,临床诊断困难:无论临床表现还是组织病理方面都缺乏特异性,易导致临床误诊和漏诊,除了与结节病、着色真菌病、放线菌病、孢子丝菌病等进行鉴别之外,麻风、结核与NTM感染之间、NTM种间感染也需要鉴别。其二,缺乏有效的疗效观测的实验室手段。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既特异、敏感又快速的诊断方法,即:该方法能快速地从临床标本中直接检出和确定是何种分枝杆菌。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与传统PCR技术相比,它具备快速、特异、敏感、耗时短,而且对设备要求低,因而LAMP是分枝杆菌感染诊断的有力工具,有望成为适用于基层推广应用的检测方法。因此,研究和开发适用于早期诊断麻风病、早期发现麻风患者的实验室检测技术是目前我国麻风防治研究中的当务之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麻风杆菌LAMP检测用引物组。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外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麻风杆菌检测试剂盒。
对于麻风杆菌LAMP检测用引物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麻风杆菌LAMP检测用引物组包括以下3对引物,其中第1对引物为F3和B3,其核苷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1和SEQ ID NO.2所示;第2对引物为FIP和BIP,其核苷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3和SEQ IDNO.4所示;第3对引物为LF和LB,其核苷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5和SEQ ID NO.6所示。
对于麻风杆菌检测试剂盒,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试剂盒包括引物组;引物组包括引物对,其中引物对F3和B3的核苷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1和SEQ ID NO.2所示;引物对FIP和BIP的核苷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3和SEQ ID NO.4所示;引物对LF和LB的核苷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5和SEQ ID NO.6所示。
本发明还包括上述麻风杆菌LAMP检测用引物组在制备麻风杆菌检测制剂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引物组及试剂盒具有极高的特异性、扩增效率高、条带清晰,可同时高通量对样本进行检测。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瘤型与界限型麻风病人皮损组织样本LAMP鉴定。其中A为8例瘤型与界限型麻风病人组织DNA样本LAMP扩增图,B为对应A电泳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核样型麻风病人皮损组织样本LAMP鉴定。其中A为8例结核样型麻风病人组织DNA样本LAMP扩增图,B为对应A电泳图。
具体实施方式
麻风杆菌LAMP检测试剂盒制备方法:
1、引物组的合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046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