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类三氟甲基修饰的铂配合物的制法及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803863.8 | 申请日: | 2020-08-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756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 发明(设计)人: | 刘春;陶玮彤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7F15/00 | 分类号: | C07F15/00;C09K11/06 |
| 代理公司: | 大连星海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21208 | 代理人: | 杨翠翠 |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类 甲基 修饰 配合 制法 应用 | ||
一类三氟甲基修饰的铂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其属于磷光材料领域。本发明以三氟甲基取代的2‑苯基吡啶衍生物为环金属配体,以乙酰丙酮或1,10‑邻菲罗啉为辅助配体合成了八个铂配合物。本发明制备的铂配合物均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性质,其在磷光材料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类三氟甲基修饰的铂配合物的制法及应用,其属于磷光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荧光分子通常在稀溶液中具有强烈荧光,在高浓度下荧光减弱甚至猝灭。2001年,唐本忠等发现一种有机小分子在稀溶液中基本没有荧光,而在聚集状态时呈现明亮的荧光发射(Chem.Commun.,2001,18,1740-1741),他们将这一新的现象称为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简写AIE)。
强吸电子基团三氟甲基可提高发光材料的氧化电位,增强抗氧化能力。将三氟甲基引入金属配合物的分子结构中可有效调节其发光性能。2015年,Liu等报道了四个三氟甲基取代的环金属铱(III)配合物,发现引入三氟甲基的铱配合物具有较高的量子产率、良好的氧敏感性和光稳定性(J.Mater.Chem.C,2015,3,8010-8017)。2017年,Lu等发现三氟甲基的取代位置影响铂配合物的发光颜色和强度,并将其应用于电致发光二极管中(DyesPigm.,2017,143,33-41)。2019年,Sudhakar等报道了一系列含多个三氟甲基的钴(III)络合物,发现三氟甲基的数量和位置影响其电子结构和氧化还原过程(Dalton Trans.,2019,48,4798-4810)。迄今,三氟甲基对金属配合物的聚集诱导发光性质的影响尚未见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三氟甲基修饰的铂配合物Pt1-Pt8的制备方法及其聚集诱导发光性质。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具有聚集诱导发光的三氟甲基修饰的铂配合物由2-溴吡啶衍生物和芳基硼酸衍生物合成环金属配体,然后与乙酰丙酮或1,10-邻菲罗啉同时与铂金属离子配位,其中,离子型铂配合物最后经过置换阴离子制得,其结构如下:
所述环金属配体与铂配合物Pt1-Pt8的制备方法,具体合成步骤如下:
(1)环金属配体的合成:在空气中,向圆底烧瓶中依次加入2-溴吡啶衍生物1.0mmol、芳基硼酸衍生物(1.5equiv.)、碳酸钾(2.0equiv.)、醋酸钯(1.5%equiv.),然后加入体积比为3:1的乙醇-水混合溶液8mL,在80℃下,磁力搅拌进行Suzuki交叉偶联反应,由薄层色谱法跟踪反应进程,反应完全后用二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相,减压浓缩,经柱层析分离制得环金属配体;
(2)中性铂配合物的合成:向圆底两口烧瓶中加入环金属配体和1.2当量的四氯铂酸钾及8mL乙二醇单乙醚/水(3:1,v/v)混合溶液,氮气保护下,在105℃磁力搅拌反应24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转移至单口圆底烧瓶中,真空浓缩得到二氯桥中间产物;再向圆底烧瓶中加入340μL的乙酰丙酮,8mL乙二醇单乙醚,在氮气下,于105℃磁力搅拌24h。反应结束后,用二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相减压浓缩得粗产品;以石油醚/二氯甲烷为洗脱剂,经柱层析分离得到目标产物,产物结构通过1H NMR和高分辨质谱鉴定。
(3)离子型铂配合物的合成:向圆底两口烧瓶中加入环金属配体和1.2当量的四氯铂酸钾及8mL乙二醇单乙醚/水(3:1,v/v)混合溶液,氮气保护下,在105℃磁力搅拌反应24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转移至单口圆底烧瓶中,真空浓缩得到二氯桥中间产物;再向圆底烧瓶中加入2.0当量的1,10-邻菲罗啉,8mL乙二醇单乙醚,在氮气下,于105℃磁力搅拌24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再加入20mL的KPF6饱和水溶液,室温搅拌2h。反应结束后,用二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相减压浓缩得粗产品;以二氯甲烷/甲醇为洗脱剂,经柱层析分离得到目标产物,产物结构通过1H NMR和高分辨质谱鉴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038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肾内科临床灌肠式渗透治疗装置
- 下一篇:短纤维纺丝用聚酯调配生产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