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轻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02987.4 | 申请日: | 2020-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607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林智峰;张海亮;曾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宏基混凝土构件有限责任公司;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一局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4/38 | 分类号: | C04B24/38;C04B24/26;C04B28/04;C04B40/00;C04B103/44;C04B14/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199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骨料 混凝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轻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轻骨料混凝土由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水泥255‑340份;轻骨料370‑450份;砂430‑510份;硅铝酸盐矿石粉30‑45份;介孔二氧化硅‑水溶性增稠剂微珠0.25‑0.5份;粉煤灰160‑200份;减水剂6‑9份;水160‑180份。其制备方法如下:取占水总量30%‑50%的水作为浸泡水,其余水作为拌和水,将减水剂加入浸泡水,将轻骨料浸没于浸泡水,至轻骨料饱水后取出、沥水,得到预湿轻骨料;将预湿轻骨料和其余固体物料进行混合预拌,得到第一混合物;向第一混合物中加入拌和水和剩余浸泡水,搅拌得到轻骨料混凝土。本发明的轻骨料混凝土具有匀质性好的优点;另外,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制得的轻骨料混凝土具有匀质性好、强度高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轻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轻骨料混凝土是指以天然多孔轻骨料或人造陶粒作粗骨料,天然砂或轻砂作细骨料,用硅酸盐水泥、水和外加剂按配合比要求配制而成的干表观密度不大于1950kg/m3的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的表观密度比普通混凝土小,可使基建结构尺寸减小,增加建筑物使用面积,降低基础工程费用和材料运输费用,减少地基荷载及改善建筑物功能等效果,主要适用于高层和多层建筑、软土地基、大跨度结构、抗震结构以及要求节能的建筑和旧建筑的加层等。
轻骨料混凝土在具有以上优点的同时,由于采用轻骨料代替石子,而轻骨料的强度相对石子较低,故导致轻骨料混凝土强度较低;同时,由于轻骨料表观密度较小,故在混凝土浇筑时易出现上浮现象,导致混凝土匀质性差。申请号为201710240657.9的中国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轻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其通过加入碳纤维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但是仍未解决轻骨料混凝土匀质性差的问题。
因此,亟需开发出一种匀质性好的轻骨料混凝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轻骨料混凝土匀质性差的问题,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骨料混凝土,其具有匀质性好的优点。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骨料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制得的轻骨料混凝土具有匀质性好、强度高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所述轻骨料混凝土由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水泥255-340份;
轻骨料370-450份;
砂430-510份;
硅铝酸盐矿石粉30-45份;
介孔二氧化硅-水溶性增稠剂微珠0.25-0.5份;
粉煤灰160-200份;
减水剂6-9份;
水160-180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介孔二氧化硅-水溶性增稠剂微珠增加混凝土体系粘度,增加了轻骨料上浮的难度,介孔二氧化硅作为水溶性增稠剂载体,利用介孔二氧化硅的孔隙结构对水溶性增稠剂进行承载,使得水溶性增稠剂在混凝土中能够缓慢释放,逐步作用于混凝土体系中,降低了混凝土的坍落度经时损失,减小了水溶性增稠剂对混凝土坍落度的影响,提高了混凝土的匀质性和工作性。同时,利用介孔二氧化硅分散性好的特性,使得水溶性增稠剂能够在混凝土拌和过程中得到充分分散,保证水溶性增稠剂能够均匀增加体系粘度,进一步确保混凝土的匀质性,并且,由于介孔二氧化硅强度性能优异,作为载体加入混凝土中还能够提升混凝土的结构强度,而介孔二氧化硅的孔隙结构使得水泥石与二氧化硅界面的联系得以加强,即水泥石与二氧化硅界面区域的强度也能够得到保证,提升了混凝土的整体结构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宏基混凝土构件有限责任公司;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一局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未经陕西宏基混凝土构件有限责任公司;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一局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029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