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下污染液截渗与收集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02914.5 | 申请日: | 2020-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106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朱安龙;吴旭敏;高礼洪;陈永红;沈世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1/00 | 分类号: | E02D31/00;E02D31/02;E03F3/04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韩小燕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 污染 液截渗 收集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污染液截渗与收集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下污染液截渗与收集结构及其实施方法,以将地下水污染范围进行有效控制,避免污染物外渗。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下污染液截渗与收集结构,用于弃渣体堆放区域的地下污染液截渗与收集,其特征在于:在弃渣体堆放区域的地下水流通道下游区域的地基内设有污染液截流设施,污染液截流设施上游设有坡面雨水排水渠和用于收集地基内渗液的渗液收集设施。本发明适用于由于不规范弃土等原因造成地下水重金属、碘化物等污染,需要进行渗液隔离与收集的工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污染液截渗与收集结构及其施工方法。适用于由于不规范弃土等原因造成地下水重金属、碘化物等污染,需要进行渗液隔离与收集的工程。
背景技术
垃圾填埋场对场地的防渗要求极高,通常需要采取严格的防渗处理措施和渗液收集措施,其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含有污染物的渗液外溢,对周边环境和地下水造成污染。但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由于对污染的危害认识不足,或者其他原因造成一些不规范,甚至违法的弃渣行为,弃渣场缺乏严格的防渗措施和渗流收集措施,导致周边地下水受到污染,特别是当弃渣中存在重金属、碘化物等污染,将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的伤害。另外,当填埋场防渗结构由于年久失修或者其他等原因造成破坏,也会出现类似的渗液污染地下水的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染物的进一步扩散,为进一步的污染物清理和生态修复提供可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地下污染液截渗与收集结构及其实施方法,以将地下水污染范围进行有效控制,避免污染物外渗。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下污染液截渗与收集结构,用于弃渣体堆放区域的地下污染液截渗与收集,其特征在于:在弃渣体堆放区域的地下水流通道下游区域的地基内设有污染液截流设施,污染液截流设施上游设有坡面雨水排水渠和用于收集地基内渗液的渗液收集设施。
所述污染液截流设施包括防渗墙和设置于防渗墙下方的帷幕灌浆,其中防渗墙底部穿透地基中的透水层。
所述渗液收集设施包括渗液溢流沟和若干设置于渗液溢流沟下方地基内的降水孔,降水孔内插装有套管,套管上端穿过渗液溢流沟底板延伸至渗液溢流沟内,套管埋入降水孔内的管身段为花管,套管内插装抽排管,抽排管经水泵连通收集池。
所述降水孔孔口部位采用砂浆封堵。
所述渗液溢流沟位于所述坡面雨水排水渠下游。
一种所述地下污染液截渗与收集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原始地形地质资料、现状地貌以及地下水位监测信息,进行地下渗流场分析,确定渗流方向;
在弃渣体堆放区域下游边缘钻孔,提取地下水进行水质分析,确定地下水受污染的范围和深度;
弃渣体堆放区域的地下水流通道下游区域设置防渗墙以及帷幕灌浆;
开挖渗液溢流沟和坡面雨水排水渠的基础;
沿渗液溢流沟按设计的间距和深度钻设降水孔,孔内安装套管,孔口部位采用砂浆封堵;
修筑渗液溢流沟的沟槽、坡面雨水排水渠和渗液收集池,套管的端部伸出渗液溢流沟沟槽底部混凝土;
分单元安装抽排管和水泵;
安装渗液溢流沟的封闭盖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污染液截流设施截断弃渣体堆放区域地下水与外部地下水的连通通道,同时通过降水孔降低渣场渗流出口的地下水位,通过截排结合的方式有效减小渣场内渗液通过地下水外渗的危害。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平面布置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029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