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脉止血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01331.0 | 申请日: | 2020-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396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刘福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12 | 分类号: | A61B1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崇智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7 | 代理人: | 王欣 |
地址: | 10003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脉 止血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脉止血装置,包括:止血贴,止血贴为片状,止血贴用于贴合在被穿刺的血管壁上,止血贴采用医用可吸收材料制成;金属棒,底部为向内凹陷的弧面,弧面与止血贴贴合,用于压迫血管壁;血管鞘,包括内芯和外鞘,所述止血贴和外鞘均套设在所述内芯上,所述止血贴贴合在所述外鞘的端部,所述止血贴的尺寸大于所述外鞘的内径,所述外鞘用于带动所述止血贴沿所述内芯滑动。本发明将止血贴直接贴合在血管壁上,并通过金属棒压迫包扎,有效的固定了血管并压迫止血,无需人工压迫止血,节省人力,金属棒的底面为弧面,与止血贴的贴合度更高,止血贴采用医用可吸收材料,吸收后不影响再次穿刺,并且降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止血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脉止血装置。
背景技术
介入治疗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治疗方法,临床上通常可以用来治疗肿瘤,或者是血管疾病,主要是利用穿刺、导管等介入器材,对病变部位进行微创治疗的一项技术。由于介入治疗时经常需要刺入动脉,在术后需要对动脉进行止血,现有的动脉止血方法主要是利用血管缝合器缝合法和人工压迫止血法。血管缝合器进行缝合,但是成本高,无法大规模推广,有时需要对患者在同一位置多次穿刺治疗,而缝合后不便于再次穿刺;人工压迫止血法,由于动脉处不易止血,需要对伤口长时间压迫,浪费人力。
有鉴于此,急需对现有的动脉止血装置进行改进,便于对患者的同一位置多次穿刺,并节省人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一种动脉止血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同一位置无法多次穿刺和压迫止血浪费人力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动脉止血装置,包括:
止血贴,所述止血贴为片状,所述止血贴用于贴合在被穿刺的血管壁上,所述止血贴采用医用可吸收材料制成;
金属棒,底部为向内凹陷的弧面,所述弧面与所述止血贴贴合,用于压迫所述血管;
血管鞘,包括内芯和外鞘,所述止血贴和外鞘均套设在所述内芯上,所述止血贴贴合在所述外鞘的端部,所述止血贴的尺寸大于所述外鞘的内径,所述外鞘用于带动所述止血贴沿所述内芯滑动。
在上述方案中,还包括导丝,所述导丝用于一端穿过所述血管的穿刺处进入血管内,另一端在皮肤切口的外侧。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导丝穿过所述内芯。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金属棒上设有通孔,所述导丝穿过所述通孔。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医用可吸收材料的被吸收周期为15~60天。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止血贴的中间位置设有中心孔,所述内芯穿过所述中心孔,所述止血贴有弹性。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止血贴为圆形、椭圆形或长方形。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止血贴的直径为0.5~3cm。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止血贴的制作材料为氧化纤维素、氧化再生纤维素、植物纤维和羧甲基纤维素钠合成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金属棒的底部弧面处表面粗糙。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将止血贴直接贴合在血管壁上,并通过金属棒压迫包扎,有效的固定了血管并压迫止血,无需人工压迫止血,节省人力,金属棒的底面为弧面,与止血贴的贴合度更高,止血贴采用医用可吸收材料,吸收后不影响再次穿刺,并且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未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013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环保的抹灰石膏砂浆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弹力梭织格纹居家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