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备乘员舱增湿功能的燃料电池增湿系统及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800951.2 | 申请日: | 2020-08-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938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 发明(设计)人: | 李学锐;史建鹏;张剑;李洪涛;马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B60H1/14;B60H3/02 |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鸿;梅辰 |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备 乘员 舱增湿 功能 燃料电池 系统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具备乘员舱增湿功能的燃料电池增湿系统,包括燃料电池电堆(1)和乘员舱(23),所述燃料电池电堆(1)的阴极入口端(2)一侧设置有增湿器(10);所述增湿器(10)的湿空气出口端(13)与阴极入口端(2)连通;所述燃料电池电堆(1)的阴极出口端(3)与增湿器(10)的尾气入口端(14)连通,
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湿器(10)与乘员舱(23)之间设置有连通管路;所述连通管路的进口端与增湿器(10)的湿空气出口端(13)连通,出口端与乘员舱(23)连通;
所述连通管路上设置有冷却器(19);所述冷却器(19)内设置有对进入到冷却器(19)内的湿气体进行降温的风扇(2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备乘员舱增湿功能的燃料电池增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19)上设置有用于排放冷却水的冷凝水排出管(21)。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具备乘员舱增湿功能的燃料电池增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19)与增湿器(10)之间的连通管路上设置有电磁阀(18);所述电磁阀(18)与车辆的ECU(25)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备乘员舱增湿功能的燃料电池增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乘员舱(23)内设置有用于监测乘员舱(23)内湿度的湿度传感器(29)和用于监测乘员舱(23)内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30);所述湿度传感器(29)和第二温度传感器(30)与车辆的ECU(25)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备乘员舱增湿功能的燃料电池增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湿器(10)的湿空气出口端(13)与燃料电池电堆(1)的阴极入口端(2)之间设置有第二三通管;所述第二三通管的进口与湿空气出口端(13)连通,第二三通管的电堆增湿空气出口端(17)与阴极入口端(2)连通,第二三通管的乘员舱增湿空气出口端(16)通过连通管路与冷却器(19)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备乘员舱增湿功能的燃料电池增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三通管与燃料电池电堆(1)的阴极入口端(2)之间设置有控制阀(22);所述控制阀(22)与车辆的ECU(25)电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备乘员舱增湿功能的燃料电池增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湿器(10)的干空气入口端(11)一侧沿气体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空气过滤器(4)、流量计(5)、空压机(6)和中冷器(9);所述增湿器(10)的尾气出口端(12)设置有背压阀(15)。
8.一种具有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增湿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监测乘员舱(23)内湿度,当乘员舱(23)内湿度低于第一设定限值a时,开启连通管路,使增湿器(10)的湿空气出口端(13)的部分湿空气进入到乘员舱(23)内对乘员舱(23)进行增湿;
监测乘员舱(23)内湿度,当乘员舱(23)内湿度大于第二设定限值b时,开启汽车空调(24),向乘员舱(23)内引入干空气,调节进入到乘员舱(23)内湿空气流量,直至乘员舱(23)内湿度处于第一设定限值a和第二设定限值b之间;所述第二设定限值b大于第一设定限值a。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燃料电池增湿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监测乘员舱(23)内湿度,当乘员舱(23)内湿度大于第一设定限值a但小于第二设定限值b时,不开启汽车空调(24),仅通过增湿器(10)的湿空气出口端(13)向乘员舱(23)内引入湿空气;所述第二设定限值b大于第一设定限值a。
10.如权利要求8~9所述的任一一种燃料电池增湿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定限值a为0.3。
11.如权利要求8~9所述的任一一种燃料电池增湿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定限值b为0.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0095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侧抽屉式机器人柔性上下料机构
- 下一篇:一种多轮语音交互方法及显示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