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同源小麦近等基因系不育系制种蓝小麦杂交种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800934.9 | 申请日: | 2020-08-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035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 发明(设计)人: | 耿爱民;毛瑞喜;于建平;索荣国;钟学菊;张艳平;陈忠荣;耿一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淄博爱民种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A01H1/04 |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张贵宾 |
| 地址: | 2563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同源 小麦 基因 不育 制种 杂交种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蓝小麦制种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选育并利用同源小麦近等基因系不育系制种蓝小麦杂交种的方法。本发明针对蓝矮败选育并组配蓝粒小麦杂交种的技术,以及应用蓝矮败选育并利用两个同源近等基因系小麦不育系繁育生产蓝小麦杂交种的技术进行设计,填补了该技术的空白,有效加快了蓝小麦的发展研究进程,且蓝矮败转育生产小麦杂种能够克服父本某些缺陷,为优质杂交种的获取提供了新的思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蓝小麦杂交制种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选育并利用同源小麦近等基因系不育系制种蓝小麦杂交种的方法。
背景技术
杂种优势利用是大幅度提高产量的有效途径,小麦杂种优势的利用是社会的普遍期待。经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探索研究,发现了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的多种途径,提出了各自的亲本选育选用、杂交制种方法与技术体系。研究起步最早的当属三系(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途径,尽管到目前为止尚没能育成审定品种,但是通过几十年的研究,人们早已规划完善了其制种技术体系;而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的光温敏途径、化杀途径国内多家单位先后育成审定了品种组合,分别形成了各自的制种技术方法,并生产小麦杂交种用于大田生产,有的还公布了制种技术规程;然而,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的“蓝矮败”途径,由于研究起步较晚,相对研究较少,耿爱民团队对其进行了相关研究,制定了杂交制种的方法与规程。而对于“蓝败”不育系,耿爱民团队仅申报了选育方法的发明专利,但尚未见其杂交制种的技术方法报道与专利申请。
蓝小麦是一种蓝色糊粉层的小麦品种,富含花青素,能从土壤中富集锌铁铬硒等微量元素,是一种具保健功能的小麦。目前尚没有利用蓝矮败选育并组配蓝粒小麦杂交种的文献报道, 更没见到应用蓝矮败选育并利用两个同源近等基因系小麦不育系制种生产蓝小麦杂交种的资料与报道,目前这些方面均属于方法与技术空白。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制种蓝小麦杂交种研究空白,提出一种利用两个同源小麦近等基因系不育系制种蓝小麦杂交种的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采用下述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选取两个已知或初步测知具有较强杂种优势的小麦品种甲、乙,选用两份蓝矮败(蓝矮败丙、蓝矮败丁),分别用甲乙两品种对蓝矮败授粉(每品种对应其中一份蓝矮败,比如蓝矮败丙/品种甲;蓝矮败丁/品种乙);并各自连续对蓝矮败(种植的分拣蓝粒)回交,回交至稳定(或基本稳定)。再从稳定的蓝矮败群体中选育各自的蓝粒近等基因系及蓝败。由品种甲选育出蓝矮败甲、蓝败甲、蓝小麦甲(甲品种的蓝粒近等基因系);由品种乙选育出蓝矮败乙、蓝败乙、蓝小麦乙(乙品种的蓝粒近等基因系)。即可运用包括甲乙两品种在内的8份种质(甲品种、蓝矮败甲、蓝败甲、蓝小麦甲,品种乙、蓝矮败乙、蓝败乙、蓝小麦乙)。
本发明着重(实际大田制种中通常应用)配制下列蓝小麦杂交种组合:蓝败甲/蓝小麦乙,蓝败乙/蓝小麦甲,正反交两种蓝小麦杂交制种组合方式(而非利用蓝矮败,如:蓝矮败甲/蓝小麦乙)。
作为优选,蓝小麦杂交制种采取小畦种植,畦面宽1.0-1.3米、畦埂宽0.4-0.5米,埂高0.2米左右,授粉的父本播种在畦埂上,畦内播种6行或4苗带。借助畦埂高度实现父本与蓝败不育系在高度上利于传粉的空间布局,大大提高了授粉结实率。
值得指出的是:本专利在利用蓝小麦杂交种进行蓝小麦大田生产时,则要利用这些下代会含有不育系的杂交种。在利用含有约1/4蓝败不育系的蓝小麦杂交种大田生产中,经观察不育的蓝败一般开颖较早,占3/4均匀分布的可育杂交蓝小麦其花粉足以能够使1/4的蓝败正常授粉结实,其产品也完全是蓝色小麦。我们的试验结果,其产量与人工杂交的同组合蓝小麦杂交种产量无明显差异。
作为备用方案,上述8种种质,也可组配出蓝矮败甲/蓝小麦乙或蓝矮败乙/蓝小麦甲的蓝小麦杂交组合;还可组配蓝矮败甲(或蓝败甲)/品种乙,或蓝矮败乙(或蓝败乙)/品种甲的普通白粒杂交小麦制种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淄博爱民种业有限公司,未经淄博爱民种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009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