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注浆装置、控制系统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800899.0 | 申请日: | 2020-08-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103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3 |
| 发明(设计)人: | 李正西;郑小明;潘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厦兴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4B15/02 | 分类号: | F04B15/02;F04B53/16;F04B53/10;F04B49/22;E02D15/04;E21D11/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肖照旭 |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置 控制系统 方法 | ||
1.一种注浆装置,包括腔体(1)、设于腔体(1)内的活塞(2)、穿过腔体(1)与活塞(2)连接的动力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1)远离动力组件(3)一端设有吸取浆口(41)和注排浆口(42);所述吸取浆口(41)与所述注排浆口(42)之间设有切换机构(7),所述切换机构(7)位于活塞(2)远离动力组件(3)的一侧;
所述切换机构(7)包括挡板(71)、转杆(72)、联动杆架和驱动组件(73);所述吸取浆口(41)、注排浆口(42)通过转杆(72)各铰接安装有一所述挡板(71),所述挡板(71)分别与吸取浆口(41)、注排浆口(42)相匹配;转杆(72)与挡板(71)固定连接;所述转杆(72)外端穿过腔体(1)侧壁位于腔体(1)外侧;所述联动杆架分别与两所述转杆(72)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组件(73)一端安装于腔体(1)外侧,另一端与联动杆架连接;
所述联动杆架包括两连杆(74)和一位于两连杆(74)之间的联动杆(75),联动杆(75)连接于两连杆(74)之间;每一所述转杆(72)均与一连杆(74)远离联动杆(75)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两连杆(74)相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71)的直径大于吸取浆口(41)的内径;所述吸取浆口(41)的轴向外侧安装有吸取套管(8);所述挡板(71)匹配位于吸取套管(8)内;所述吸取套管(8)的轴向长度不小于挡板(71)的直径;一所述转杆(72)铰接于吸取套管(8)与吸取浆口(4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铰接有所述转杆(72)的吸取套管(8)的侧壁径向向外设有吸取挡板收纳槽(8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排浆口(42)与腔体(1)之间设有连通的注排连管(6);所述挡板(71)的直径大于注排浆口(42)的内径;一所述转杆(72)铰接于注排连管(6)与注排浆口(42)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铰接有所述转杆(72)的注排连管(6)的侧壁径向向外设有注排挡板收纳槽(61)。
6.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注浆装置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91),用于实时采集吸取浆口(41)与注排浆口(42)的浆口启闭状态数据;所述吸取浆口(41)与注排浆口(42)的启闭状态为联动设置,当吸取浆口(41)开启时注排浆口(42)关闭,当注排浆口(42)开启时吸取浆口(41)关闭;
第二获取模块(92),用于采集活塞(2)的位置数据;将腔体(1)储满浆液时活塞(2)的位置设为上限位,将腔体(1)注排完浆液时活塞(2)的位置设为下限位;所述活塞(2)的位置数据包括上限位、下限位或上限位与下限位之间;
比较模块(93),用于将浆口启闭状态数据与活塞(2)的位置数据分别与预设条件数据比较,并得到比较结果;
执行模块(94),用于完成:根据比较结果生产控制信号,根据控制信号驱动执行模块(94)执行吸取浆液、注排浆液或停止注浆动作;
所述吸取浆液动作为:先开启吸取浆口(41),再将活塞(2)向上限位移动吸取浆液;
所述注排浆液动作为:先开启注排浆口(42),再将活塞(2)向下限位移动注排浆液;
所述停止注浆动作为:吸取浆口(41)、注排浆口(42)、活塞(2)保持当前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模块包括:
第一执行子模块(941),用于执行开启吸取浆口(41)、或开启注排浆口(42);
第二执行子模块(942),用于执行将活塞(2)向上限位移动、或将活塞(2)向下限位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厦兴重工机械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厦兴重工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0089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