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纺织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00773.3 | 申请日: | 2020-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936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金绿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岳西县长宁织绸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H3/00 | 分类号: | D02H3/00;D02H13/32 |
代理公司: | 合肥九道和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4154 | 代理人: | 杨万明 |
地址: | 24662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纺织机 | ||
本发明属于蚕丝加工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纺织机,包括经线辊绕线机构,所述经线绕线机构包括经线辊、引导板、放线辊和整形辊,所述放线辊为多个阵列设置在放线架上,各放线辊上的丝线端头向同一方向引出,各丝线端头分别穿过所述引导板上阵列设置的穿线孔,并最终卷绕在所述经线辊上;所述整形辊将经线辊与引导板之间的丝线张紧并使各丝线等距间隔排列;所述经线辊包括同轴转动连接的外辊筒和内辊筒,本发明的绕线机构在绕线时,将数百根丝线系成一股,并将其固定在内辊筒的中心,绕线初期先转动内辊筒,待丝线在内辊筒上均匀分布后再启动外辊筒,这样能够使外辊筒上的底线始终均匀排布,进而确保后续放线时各丝线的放线速度均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蚕丝加工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纺织机。
背景技术
纺织机经线是指与纺织布料整体出料方向平行的丝线,经线和纬线垂直交织形成布料。纺织机开始工作前需要先将多股经线卷绕在经线辊上,随着纺织的进行经线辊匀速向外放线,在此过程中需要保证所有经线的放线速度一致,否则就会在布料上出现局部松弛的现象。然而经线辊在卷绕经线时首先是将数千根丝线分为若干组,每组的约几百根丝线捆扎为一束,然后固定在经线滚上,这就倒置经线辊上会出现多个鼓包,这些鼓包会使经线辊在后续绕线及放线过程中局部区域的绕线、放线半径大于其它区域,而经线辊的整体角速度是一致的,因此部分区域的放线速度会大于其它区域。现有技术为了克服这一技术问题一般会在经线辊上包裹衬垫,使经线辊经线辊外表面尽量保持平整,而这种操作方式一方面操作繁琐, 另一方面也很难确保经线辊辊面尺寸均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纺织机,能够提高经线放线速度的均匀性,提高纺织质量。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纺织机,包括经线辊绕线机构,所述经线绕线机构包括经线辊、引导板、放线辊和整形辊,所述放线辊为多个阵列设置在放线架上,各放线辊上的丝线端头向同一方向引出,各丝线端头分别穿过所述引导板上阵列设置的穿线孔,并最终卷绕在所述经线辊上;所述整形辊将经线辊与引导板之间的丝线张紧并使各丝线等距间隔排列;所述经线辊包括同轴转动连接的外辊筒和内辊筒,所述内辊筒位于外辊筒内部,所述外辊筒的辊面上沿母线方向开设有贯穿外辊筒筒壁的条孔;还包括驱动元件和动力分配机构,动力分配机构被装配为能够在以下两工位间切换:工位一,动力分配机构将驱动元件输出的动力单独传递给内辊筒以驱动内辊筒单独转动;工位二,动力分配机构将驱动元件输出的动力同时专递给内辊筒和外辊筒以驱动内辊筒和外辊筒同步转动;所述各丝线端头捆扎为一束并固定在内辊筒的中心位置。
所述各放线辊的出线端分别设有一缓冲帘,所述缓冲帘由柔性面料制成,缓冲帘搭在放线辊输出的丝线上。
所述引导板上的穿线孔为多列平行排布,相邻两列的各穿线孔相互交错设置;每个穿线孔的边缘均设有光滑的引导环。
所述动力分配机构包括中心轴、管轴和花键套,所述花键套套设在中心轴外部,管轴套设在花键套外部,所述管轴与中心轴周向转动、轴向固定连接;所述中心轴与内辊筒同步转动连接,所述管轴与外辊筒同步转动连接,所述花键套转动设置在机架上,且花键套通过减速器与电机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中心轴和管轴沿轴线方向与花键套构成滑动配合;所述中心轴周面上设有第一花键,所述花键套内环面设有第一键槽,所述花键套外环面上设有第二花键,所述管轴内环面上设有第二键槽;所述工位一为第一花键与第一键槽插合且第二花键与第二键槽脱离;所述工位二为第一花键与第一键槽插合且第二花键与第二键槽插合;所述管轴与机架之间还设有当动力分配机构单独驱动内辊筒转动时能够将外辊筒锁止在固定状态的锁止机构;所述锁止机构包括固机架固接的套管,所述套管套设在管轴外部,管轴外环面设有第三花键,套管内环面设有第三键槽,当第二花键与第二键槽脱离时,第三花键与第三键槽插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岳西县长宁织绸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岳西县长宁织绸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007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3D打印尼龙制品的上色工艺
- 下一篇:一种新型3D打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