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多根光纤的同步着色固化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800373.2 | 申请日: | 2020-08-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752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 发明(设计)人: | 唐海燕;朱卫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天府江东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3C25/105 | 分类号: | C03C25/105;C03C25/12;G02B6/44 |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余翔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光纤 同步 着色 固化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多根光纤的同步着色固化装置,包括箱体,箱体上依次设置有第一避线架、高压着色模具、固化炉和第二避线架;固化炉包括反射罩,反射罩内依次设置有紫外灯管和石英玻璃管;所述第一避线架包括第一避线板,第一避线板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呈圆周布置的第一避线孔;所述第二避线架包括第二避线板,第二避线板上设置有与第一避线孔匹配的第二避线轮,第二避线轮所在第二避线板的轴向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本发明一次可对多根光纤同步进行着色固化,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避免中途搬运、存储等操作;同时,本发明的第一避线架和第二避线架设计巧妙,可用于多根光纤同时通过,结构简单、占用面积小,故障率低;此外,还可降低能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缆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多根光纤的同步着色固化装置。
背景技术
光缆生产主要包括以下四大制造工序:光纤着色、二次套塑、SZ绞成缆和护套工序。其中光纤着色工艺的目的是给光纤着上鲜明、光滑、稳定可靠的颜色,以便在光缆生产过程中、测试中和使用过程中能够很容易地辨认;二次套塑工艺就是采用挤塑的方法,在合理的工艺条件下,给光纤套上一个合适的塑料松套管,同时在管和光纤之间,填充一种化学物理性能长期稳定、粘度合适、防水性能优良、对光纤有长期良好保护性能、与套管材料完全相容的光纤专用油膏。在光纤着色工序中,通过放线架输送过来的光纤先通过高压着色模具对光纤进行着色,再通过固化炉对着色后的光纤进行干燥。目前,高压着色模具和固化炉一次只能对一根光纤进行着色和固化,光纤着色完毕后转运至暂存区,待所有光纤着色完成后再运输至下一工序进行套塑。可以看出,传统着色效率低、设备运行连续性差;存在着色光纤的检测、存储、搬运等操作,人工劳动强度大,耗时耗力。
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CN207396809U公开了一种光纤着色套塑复合生产线,包括光纤放线架、光纤着色固化装置、纤膏除气泡填充装置、挤塑机、电控系统、热水槽、水域牵引装置、测径仪、收线舞蹈轮和全自动双盘收线。光纤着色固化装置设有2n条着色固化线路,光纤放线架设有2n条放线线路,每条着色固化线路对应一条放线线路,n为大于1的整数。解决了单一光纤着色的问题,但是,每一根光纤配备一个进线导轮、出现导轮和光纤固定装置,设备占用面积大,结构较为复杂,使得运输和搬运不变;同时结构较为复杂,设备的故障率较高;且光纤在固化过程中容易被空气氧化,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到光纤表面的油墨将会弱化化学交联反应,影响光纤表面油墨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光纤着色固化装置占用面积大和光纤表面油墨稳定性差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多根光纤的同步着色固化装置。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于多根光纤的同步着色固化装置,包括箱体,箱体上依次设置有第一避线架、高压着色模具、固化炉和第二避线架;固化炉包括反射罩,反射罩内依次设置有紫外灯管和石英玻璃管;所述第一避线架包括第一避线板,第一避线板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呈圆周布置的第一避线孔;所述第二避线架包括第二避线板,第二避线板上设置有与第一避线孔匹配的第二避线轮,第二避线轮所在第二避线板的轴向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避线轮为槽轮。
光纤通过放线架进入第一避线板,由于放线架较为散开,因此通过第一避线板将光纤收拢,使光纤水平的进入到高压着色模具中进行着色,如果不通过第一避线板,光纤通过放线架直接进入到高压着色模具中,会造成压纤的情况,光纤损耗增加,甚至出现断纤的情况;又因光纤高速运行中产生的静电力和摩擦力较大,造成光纤剧烈抖动,使光纤表面涂覆的油墨不均匀而出现光纤弯曲的问题。光纤着色后进入到固化炉通过紫外灯管的照射进行油墨的固化,固化后的光纤再通过第二避线架水平的输送至下一工序。本发明一次可对多根光纤同步进行着色固化,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避免中途搬运、存储等操作;同时,本发明的第一避线架和第二避线架设计巧妙,可用于多根光纤同时通过,结构简单、占用面积小,故障率低;此外,还可降低能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天府江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天府江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003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