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木块对接无钉痕装置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98901.5 | 申请日: | 2020-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442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周玉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玉珍 |
主分类号: | B27D1/10 | 分类号: | B27D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3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木块 对接 无钉痕 装置 应用 | ||
一种木块对接无钉痕装置的应用,涉及一种木块无痕对接装置,在木块A(21)和木块B(27)的对接面分别打出相互对应的两个盲孔(22)并分别注入适量的胶液(24);将杆体(1)和另一杆体(25)的一端分别插入木块A(21)的两个盲孔(22)中,在木块B(27)的两个盲孔(22)中分别注入适量的胶液(24),将杆体(1)和另一杆体的另一端同时插入木块B的两个盲孔中,等待被挤压胶液(26)完全干透即可获取两木块的无钉痕对接;本发明利用杆体两端分别设置的内凸起环和外凸起环与木块的盲孔插接连接,通过内凸起环和外凸起环自身与盲孔的过盈配合以及胶液的粘接作用,获取了两木块的无痕牢固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木块无痕对接装置,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木块对接无钉痕装置的应用。
【背景技术】
已知的,木与木的连接是木结构形成物体的关键,木与木常见的连接结构有榫卯连接,榫卯连接是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工艺,在家具、门窗、梁柱上较为多见,通过榫卯连接可使木材承压传力大幅度增加;齿连接是用于桁架节点的连接方式,将对接面或端头做成齿形,借助胶质直接抵承于另一杆件的齿槽中;现代工业使用螺栓连接和钉连接的较多,工作原理是阻止了构件的相对移动;还有板销连接、裂环连接、剪盘连接等等,这些连接方式各具优缺点;在现在制作的很多实木桌台、门窗、仿古建筑的梁柱等根据设计需要,大多客户要求减少或不要钉帽、榫卯等影响美观的连接处痕迹,但现有连接方式基本无法避免。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木块对接无钉痕装置的应用,利用杆体两端分别设置的内凸起环和外凸起环与木块的盲孔插接连接,通过内凸起环和外凸起环自身与盲孔的过盈配合以及胶液的粘接作用,获取了两木块的无痕牢固连接。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木块对接无钉痕装置的应用,包括木块A、木块B、杆体和另一杆体,包括步骤:
①将木块A和木块B的对接面修整平整;
②在木块A和木块B的对接面分别打出相互对应的两个盲孔;
③在木块A的两个盲孔中分别注入适量的胶液;
④将杆体和另一杆体的一端分别插入木块A的两个盲孔中,杆体一端间隔设置的外凸起环A和内凸起环A插入其中一个盲孔后,所述盲孔中的胶液穿过外凸起环A外缘设置的豁口A后自动填充外凸起环A与内凸起环A之间形成的环形槽B;另一杆体一端间隔设置的外凸起环A和内凸起环A插入另一个盲孔后,所述盲孔中的被挤压胶液穿过外凸起环A外缘设置的豁口A后自动填充外凸起环A与内凸起环A之间形成的环形槽B,等待被挤压胶液完全干透;
⑤在木块B的两个盲孔中分别注入适量的胶液,木块A朝上杆体和另一杆体的另一端朝下,将杆体和另一杆体的另一端同时插入木块B的两个盲孔中,这时杆体和另一杆体的另一端的外凸起环B和内凸起环B分别插入两个盲孔中,两盲孔中的胶液分别穿过杆体和另一杆体另一端的外凸起环B外缘设置的豁口D后自动填充外凸起环B与内凸起环B之间形成的环形槽A;
⑥等待被挤压胶液完全干透即可获取两木块的无钉痕对接。
所述的木块对接无钉痕装置的应用,所述杆体和另一杆体为相同结构,在杆体的靠近两端分别设有锥形面A和锥形面B,由锥形面A和锥形面B形成杆体的两端细中部粗的橄榄球状结构;在的两端分别设有内凸起环A和内凸起环B,其中内凸起环A的外部面中部通过细杆A连接外凸起环A的内侧面中部;内凸起环B的外部面中部通过细杆B连接外凸起环B的内侧面中部。
所述的木块对接无钉痕装置的应用,在内凸起环A的外缘面设有多个豁口B。
所述的木块对接无钉痕装置的应用,在内凸起环B的外缘面设有多个豁口C。
所述的木块对接无钉痕装置的应用,在杆体锥形面A的端部内凸起环A外侧面中部设有螺孔,细杆A内端设置的外螺纹A连接螺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玉珍,未经周玉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989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