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人防地下室战时应急掩蔽潜能的研究模型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98784.2 | 申请日: | 2020-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493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张效晗;王挥;赵寒青;李建光;陆轶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地下空间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3 | 分类号: | G06F30/23;G06F30/13;G06T17/00;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上海翰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70 | 代理人: | 张维东 |
地址: | 20003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防 地下室 战时 应急 掩蔽 潜能 研究 模型 | ||
本申请公开了非人防地下室战时应急掩蔽潜能的研究模型,通过以下步骤实现:建立炸药在空气中爆炸的二维模型,建立非人防地下空间的三维模型,将爆炸的二维模型映射到三维模型中,并开展数值模拟。其有益效果为:制定非人防地下空间相对安全区域划分原则,并给出不同工程类型及出入口形式下的标准化模型划分示意图,用于指导非专业人员战时快速掩蔽;具有较大的战略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空间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非人防地下室战时应急掩蔽潜能的研究模型。
背景技术
20世纪50-80年代初,我国防护工程界的研究目标主要是核武器的爆炸破坏效应及其防护,对炮航弹等常规武器的爆炸破坏效应的研究不够重视。但核武器由于过大的毁伤能力及其长期的生态环境效应,在战争中实际使用的可能性很有限。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的数次高技术局部战争表明,未来的战争形式主要是运用大量的精确制导武器,在高技术侦查等信息化条件下,实施以空中打击为主要作战形式的高技术局部战争。精确制导武器包括空对地反辐射导弹、巡航导弹、各种地(舰)空导弹和制导炸弹等,已获得了广泛使用,使空袭重要目标由面积轰炸发展为远距离精确攻击,并显示出巨大的潜在威胁。常规武器除了命中精度的大幅度提高以外,其侵彻爆炸破坏能力也越来越强。对于防护结构遭受常规武器精确打击的可能性越来越大。高技术常规武器已成为防护结构面临的最现实的威胁。在未来战争中,炸弹侵入工程内部爆炸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有必要对内爆炸进行研究,以便采取防护措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人防地下室战时应急掩蔽潜能的计算方法。
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非人防地下室战时应急掩蔽潜能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建立炸药在空气中爆炸的二维模型,
建立非人防地下空间的三维模型,
将爆炸的二维模型映射到三维模型中,并开展数值模拟。
其中,所述模型通过显式非线性动力分析软件建立。
其中,所述软件为AUTODYN。
其中,采用较小数量的网格及网格尺寸。
其中,所述三维模型为三维有限元模型。
其中,二维模型采用AUTODYN里的2D Multi-material算法建立,得到的爆炸的二维模型采用remap映射到三维模型中。
其中,计算获得不同时间的压力云图。
其中,计算获得距爆心不同距离处的超压-历史曲线。
其中,计算获得距爆心不同距离处超压峰值。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制定非人防地下空间相对安全区域划分原则,并给出不同工程类型及出入口形式下的标准化模型划分示意图,用于指导非专业人员战时快速掩蔽;具有较大的战略意义。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下沉式广场区域划分示意图。
图2为直通式出入口区域划分示意图。
图3为单向式出入口区域划分示意图。
图4为穿廊式出入口区域划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地下空间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地下空间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987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