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化导流通风装置及控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797964.9 | 申请日: | 2020-08-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284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 发明(设计)人: | 曹世杰;任宸;冯壮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F24F7/08 | 分类号: | F24F7/08;F24F11/64;F24F11/77;F24F11/79;F24F13/02;F24F13/14;F24F13/28;F24F110/70;F24F110/6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王依 |
| 地址: | 21009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化 导流 通风 装置 控制 方法 | ||
1.一种智能化导流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建筑一侧墙壁上端的送风单元、设置在工作台一侧端的监测单元和与监测单元信号连接的控制单元;
所述送风单元包括呈敞口式结构的送风腔体、设置在所述送风单元敞口位置且初始位置呈水平布置方式的可变式导流板、设置在所述送风单元一侧墙壁外部的送风管道和设置在所述送风管道一侧端部的空调机组,所述空调机组连接一侧端的新风单元与另一端部的回风管道,所述新风单元将外界新风送入所述空调机组,所述回风管道连接建筑另一侧墙壁下端的回风单元,所述回风单元将室内空气通过回风管道送入空调机组;
所述检测单元包括CO2和PM2.5传感器,检测单元实时监测工作区域的CO2和PM2.5浓度数值;
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旋转式铰接单元、设置在可变式导流板1后端的变换控制器和风机组件的流量控制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导流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式导流板包括4个导流板,4个所述导流板依次滑动连接,所述可变式导流板与送风单元具有相同的宽度尺寸,所述可变式导流板一侧端部设置在所述送风单元敞口位置的中心层面位置,可变式导流板侧壁通过旋转式铰接单元与所述送风单元进行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化导流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式导流板的后端设置有用于控制可变式导流板旋转和伸缩的变换控制器,所述可变式导流板初始长度为单个导流板的长度,所述可变式导流板伸缩的最大长度为初始长度的4倍,所述可变式导流板初始位置设置为水平方向,可变式导流板最大顺时针、逆时针旋转角度均为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导流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管道和回风管道呈L形,所述送风管道和回风管道的管口呈矩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导流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单元和回风单元设置于对侧墙壁上,所述送风管道连接于送风单元的一侧端部设置有百叶型送风口,所述回风管道连接于回风单元的一侧端部设置有百叶型回风口和过滤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导流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机组设置于建筑顶部位置,空调机组分别连接回风管道、新风单元和送风管道,所述空调机组采用一次回风系统,通过新风单元引入的外界新风与所述回风管道提供的室内空气混合,经空调机组过滤、冷却或加热处理后送入所述送风管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化导流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机组后端设置有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设置有用于控制送风速度的流量控制器。
8.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智能化导流通风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监测单元实时监测工作区域的CO2和PM2.5浓度数值,并反馈至控制单元的变换控制器与浓度预设值进行比较,若高于浓度预设值,变换控制器通过计算与评估模块获取可变式导流板的最优变换方案,包括伸缩长度和旋转角度,实现调控,若低于浓度预设值,变换控制器不产生响应;
步骤B:监测单元实时监测工作区域的CO2和PM2.5浓度数值,并反馈至控制单元的流量控制器与浓度预设值进行比较,若高于浓度预设值,流量控制器传送控制信号至风机组件,增大送风速度,若低于浓度预设值,流量控制器传送控制信号至风机组件,减小送风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9796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