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暖式增温恒温恒湿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797022.0 | 申请日: | 2020-08-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328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 发明(设计)人: | 侯春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正阳兴盛绿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D15/04 | 分类号: | F24D15/04;F24D19/02;F24F3/14;F24F13/30;A01G9/2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2488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暖 增温 恒温 系统 | ||
本申请涉及温度湿度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暖式增温恒温恒湿系统,设置在温室大棚内部并且能够对温室大棚内部的温度、湿度进行调节,包括室内机,室内机包括机壳,机壳内部由下到上依次设置有室内蒸发器和换热器,室内蒸发器和换热器连通在同一个热泵回路中并且热泵回路中有传热工质,温室大棚的侧壁上安装有与换热器内部连通的散热管,室外设置有对室内进行升温的室外机,本申请具有对温室大棚内部进行除湿,方便作物进行光合作用,保证作物的发育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温度湿度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暖式增温恒温恒湿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解决人们生活的需要,人们常常会在温室大棚中种植一些作物,由其是在冬季室外温度较低的时候。
冬季的时候温室大棚外侧气温较低,温室大棚内部的作物生长需要较高的温度,此时就需要对温室大棚进行增温,但是在增温的同时又会加大温室大棚中空气的湿度,在冬季为了避免室外的冷空气进入到室内,不能将湿气排出到室外,空气中的湿度长时间保持过高的状态会直接影响到作物光合作用,最终影响到作物的发育。
发明内容
为了对温室大棚内部进行除湿,方便作物进行光合作用,保证作物的发育,本申请提供一种水暖式增温恒温恒湿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水暖式增温恒温恒湿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水暖式增温恒温恒湿系统,设置在温室大棚内部并且能够对温室大棚内部的温度、湿度进行调节,包括室内机,室内机包括机壳,机壳内部由下到上依次设置有室内蒸发器和换热器,室内蒸发器和换热器连通在同一个热泵回路中并且热泵回路中有传热工质,温室大棚的侧壁上安装有与换热器内部连通的散热管,室外设置有对室内进行升温的室外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对温室内部进行除湿时,将在散热管内部通入水溶液,启动热泵回路之后,散热管会与换热器进行换热,使散热管内部的水溶液温度上升,这样散热管内部水溶液的热量就能够散发到温室大棚内部,实现使温室大棚内部增温或者恒温的目的;而且温度较高的散热管,也能够起到降低温室大棚内部空气的湿度,进一步的,室内蒸发器以及换热器所在的热泵回路工作过程中,温室大棚内部的空气会进入到机壳内部并且与室内蒸发器接触换热,导致空气的温度降低,这样就能够实现对温室大棚内部的空气进行除湿的过程,这样就达到了方便作物进行光合作用,促进作物发育的效果。
优选的,温室大棚内部安装有轴流风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启轴流风机,轴流风机能够朝着温室大棚内部鼓风,这样能够促进温室大棚内部的空气流动,使温室大棚内部的温度更加均匀稳定,降低了出现温室大棚内部局部温度过高的可能性。
优选的,室内机设置在靠近温室大棚中心的位置,轴流风机共设置有两个,并且两个轴流风机位于室内机两侧的温室侧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轴流风机之后,两个轴流风机能够朝着相向方向鼓风,这样能够进一步促进温室大棚内部的空气流动。
优选的,室外机包括外机蒸发器,外机蒸发器与换热器串联,热泵回路中设置有使换热器在外机蒸发器与室内蒸发器之间切换的转换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需要对温室大棚内部进行除湿时,人们可以通过转换件将换热器与外机蒸发器连通,此时进行外循环过程,室外的空气经过加热之后进入到温室内部,实现温室内部增温恒温的过程。
优选的,外机蒸发器与室内蒸发器串联的回路中安装有四通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们可以通过改变四通阀内部工质的流动方向,使外机蒸发器能够与换热器配合使用实现温室大棚内部升温和制冷的过程。
优选的,机壳的最下方设置有水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正阳兴盛绿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正阳兴盛绿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970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