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Himawari8波段数据的山火实时监测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796971.7 | 申请日: | 2020-08-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316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1 |
| 发明(设计)人: | 吴明朗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思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V20/13 | 分类号: | G06V20/13;G06V10/764;G06V10/774;G06N20/00 |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天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3 | 代理人: | 张秀敏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himawari8 波段 数据 山火 实时 监测 方法 | ||
1.一种基于Himawari8波段数据的山火实时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1:获取Himawari8的L1网格数据,获取可见光红外成像辐射仪VIIrs的数据作为山火点数据;随机抽取Himawari8的多个时间点数据和VIIrs的火点数据匹配,作为样本数据;
步骤S2:从样本数据中提取特征,特征包括ndvi特征、卷积特征、标记特征、多时相均值、多时相标准差、云标记特征和衍生变量;
所述步骤S2中对Himawari8下的13个变量进行特征提取,每个变量大小为(6002,6002)的方阵,13个变量包括:波段3、波段4、波段5、波段6、波段7、波段13、波段14、波段15、波段16、卫星天顶角、卫星方位角、太阳天顶角和太阳方位角,具体包括:
步骤S21:波段3和波段4构建ndvi特征:
其中,b3和b4分别为波段3和波段4的值;
步骤S22:分别对波段7和波段14进行卷积特征计算,卷积核Cn的大小为3*3:
边缘点的卷积计算通过边缘点填充,计算前后变量的矩阵大小保持不变;
步骤S23:通过波段3和波段4计算白天和夜晚的标记特征dn,白天标记特征为0,夜晚标记特征为1,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步骤S24:对波段7和波段14计算多时相特征,分别得到波段7和波段14前k个时间点的波段值的多时相均值btm和多时相标准差bts:
其中,T为当前时刻前k时刻,bt为t时刻的波段值,t为前k个时间点某个时间点;
步骤S25:通过波段3,波段4和波段15计算云标记特征,计算结果为0或1,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当满足以上条件为1,否则为0;其中,b15为波段15的值;
步骤S26:通过波段7和波段14计算:
bv1=b7-b14
得到两个衍生变量特征bv1和bv2,其中b7为波段7的值,b14为波段14的值;
步骤S3:构建总数据集,并拆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
步骤S4:构建山火监测模型;
对输入的训练集进行拆分为N个数据集;
构建第一层模型:将N份数据集分别通过LightGBM训练模型,得到N个模型,采用每个模型分别对每个测试集进行预测,输出预测概率Pm,N,其中m为测试集的样本量;
构建第二层模型:基于第一层模型的输出,建立逻辑回归模型,输入预测概率Pm,N,通过LogisticRegression训练逻辑回归模型,目标变量为测试集的目标值ym;
直至第二层模型输出为输入样本被分类为0或1的概率,1为山火点,0为非山火点,山火监测模型构建完成;
步骤S5:实时获取Himawari8数据,采用步骤S2的方法提取特征后依次经过第一层模型、第二层模型后输出实时监测的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Himawari8波段数据的山火实时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的L1网格数据包括16个波段的数据、卫星天顶角、卫星方位角、太阳天顶角和太阳方位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Himawari8波段数据的山火实时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的总数据集由波段3、波段4、波段5、波段6、波段7、波段13、波段14、波段15、波段16、卫星天顶角、卫星方位角、太阳天顶角、太阳方位角、ndvi特征,波段7卷积特征,波段14卷积特征,白天标记特征,波段7多时相均值,波段7多时相标准差,波段14多时相均值,波段14多时相标准差,云标记特征,衍生变量bv1和衍生变量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Himawari8波段数据的山火实时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对输入的训练集进行拆分为N个数据集具体包括:对输入数据集进行拆分,训练集为D=D0∪D1,其中D0为非火点的数据集,D1为火点的数据集,将D0拆为N份,每份和D1构成一个训练集,构成N份数据集:
{d1={D0,1,D1},d2={D0,2,D1},d3={D0,3,D1},...,dn={D0,n,D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思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思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9697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