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终端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96732.1 | 申请日: | 2020-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039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陈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03 | 分类号: | H04M1/03;H04R1/10;H04R5/033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思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15 | 代理人: | 林祥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终端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壳体、支架、听筒组件及密封元件。所述支架、所述听筒组件及所述密封元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听筒组件包括扬声器单元;所述壳体包括中框,所述中框与所述听筒组件围成所述听筒组件的前音腔,所述支架与所述听筒组件及所述密封元件围成所述听筒组件的后音腔。由于后音腔由设置于壳体内的支架、密封元件及听筒组件围成,因而听筒组件发声时不会造成壳体的震动,从而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同时,采用支架、密封元件及听筒组件形成出音腔,不会额外占用其他空间,有利于优化其他元器件的布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行业的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集成了越来越多的功能,以音质为例,传统的扬声器设计已不能满足用户对音质的要求。相应的,出现了立体声听筒设计,即在听筒中集成扬声器功能,例如在听筒内设置扬声器单元。
但在立体声听筒设计中,通常会采用电池盖与壳体之间的空间作为后音腔,在听筒组件发声时会造成外壳震动,影响用户的体验;此外,为保证声音品质,尤其是低音品质,后音腔需占据较大的空间而压缩其他元件的空间,因而会影响终端设备的其他元器件的布局。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发明提供一种改善用户体验的终端设备。
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壳体、支架、听筒组件及密封元件,所述支架、所述听筒组件及所述密封元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听筒组件包括扬声器单元;所述壳体包括中框,所述中框与所述听筒组件围成所述听筒组件的前音腔,所述支架与所述听筒组件及所述密封元件围成所述听筒组件的后音腔。
进一步的,所述听筒组件的后音腔内填充有低音增强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听筒组件的后音腔为封闭的空腔且包括第一子音腔和第二子音腔,所述第一子音腔与所述第二子音腔连通;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子音腔形成于所述密封元件、所述听筒组件及所述第一支架之间,所述第二子音腔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架设有朝向所述第二支架的方向凹陷形成的凹陷部,所述密封元件抵靠于所述凹陷部和所述听筒组件,所述中框对所述支架、所述密封元件及所述听筒组件进行支撑。
进一步的,所述凹陷部设有开口,所述开口连通所述第一子音腔及所述第二子音腔。
进一步的,所述终端设备包括网状元件,所述网状元件覆盖于所述开口;所述第二子音腔内填充有低音增强材料,所述低音增强材料的颗粒尺寸大于所述网状元件的网孔的尺寸。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架包括覆盖于所述第一支架的侧壁,所述侧壁包括沿远离所述第一支架的方向突出形成的凸起;所述中框设有与所述凸起配合的安装槽,所述中框通过所述凸起对所述支架进行支撑。
进一步的,所述中框包括主体及与主体相连的结构件,所述主体、所述结构件及所述听筒组件共同形成所述听筒组件的前音腔,所述听筒组件具有面向所述结构件的出音面;所述中框设有第一出音孔,所述第一出音孔与所述听筒组件的前音腔连通,所述听筒组件发出的声音通过所述第一出音孔导出。
进一步的,所述终端设备包括扬声器组件,所述中框设有第二出音孔,所述扬声器组件发出的声音通过第二出音孔导出;所述第一出音孔和所述第二出音孔分别贯穿所述中框的两个端面。
进一步的,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天线,所述天线安装于所述支架。
由于后音腔由设置于壳体内的支架、密封元件及听筒组件围成,因而听筒组件发声时不会造成壳体的震动,从而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同时,采用支架、密封元件及听筒组件形成出音腔,不会额外占用其他空间,有利于优化其他元器件的布局。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967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