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移动式分层水深水样采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95792.1 | 申请日: | 2020-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552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马卫星;马志强;丁成;李璇;潘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盐城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1/10 | 分类号: | G01N1/1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肖鹏 |
地址: | 224051***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式 分层 水深 水样 采集 装置 | ||
本发明提出一种可移动式分层水深水样采集装置,包括浮动平台、采集瓶和控制模块;采集瓶的进口处设置有压力控制阀;当采集瓶的内外压差达到设定压力时,压力控制阀打开;当采集瓶的内外压差为零时,压力控制阀关闭;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器、位于采集瓶外壁的第一压力传感器和位于采集瓶内壁的第二压力传感器;开始采样时,控制器控制电动绞盘启动放出缆绳,采集瓶下降;当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的水压达到设定压力时,控制器控制电动绞盘停止;当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的水压与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的水压相等时,控制器控制电动绞盘启动收起缆绳,提升采集瓶。本发明可精确控制采集瓶下降的深度,以及采集瓶采集的水样所对应深度;操作简便,采样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质取样和监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可移动式分层水深水样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进行水样采集时,所采样品应尽可能的代表所采集环境水体的特征。在湖泊、水库等处需采集一定深度的水样时,通常采用人工取样,即水质采集人员需乘坐采样船只,待采样船只行进至指定点位后用直立式或有机比例采水器采集某一深度处的样品。此采样过程中,采样人员需提前联系船只及开船人员,采样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此外,常用的有机玻璃采样器在采样过程中存在掺混现象,对采样人员操作要求较高,而且随着采样水深的增加,采样人员工作强度也增加。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可移动式分层水深水样采集装置,可精确控制采集瓶下降的深度,以及采集瓶采集的水样所对应深度;操作简便,采样效率高。
技术方案:本发明提出一种可移动式分层水深水样采集装置,包括浮动平台、采集瓶和控制模块;
所述采集瓶的底部设置有配重块;所述采集瓶的进口处设置有压力控制阀;当采集瓶的内外压差达到设定压力时,压力控制阀打开;当采集瓶的内外压差为零时,压力控制阀关闭;
所述浮动平台的下部设置有用于推动浮动平台在水面移动的推进器;所述浮动平台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电动绞盘;所述第一电动绞盘缠绕有缆绳;所述采集瓶连接在第一电动绞盘的缆绳上;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器、位于采集瓶外壁的第一压力传感器和位于采集瓶内壁的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采集瓶外部压力;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采集瓶内部压力;开始采样时,控制器控制电动绞盘启动放出缆绳,采集瓶下降;当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的水压达到设定压力时,控制器控制电动绞盘停止;当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的水压与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的水压相等时,控制器控制电动绞盘启动收起缆绳,提升采集瓶。
进一步,所述压力控制阀是平衡阀;所述平衡阀包括第一引压管和第二引压管;所述第一引压管连通采集瓶外部;所述第二引压管连通采集瓶内部;当第一引压管与第二引压管的压差达到设定压力时,压力控制阀打开;当第一引压管与第二引压管的压差为零时,压力控制阀关闭。
进一步,所述第一电动绞盘至少有三个,沿采集瓶的轴心线中心对称布置;所述采集瓶的外壁设置有多个吊耳;所述多个吊耳沿采集瓶的轴心线中心对称布置;每个第一电动绞盘的缆绳对应连接在一个吊耳上。
进一步,所述浮动平台为圆台状;所述浮动平台的中心处开设有吊装孔;所述第一电动绞盘的缆绳穿过所述吊装孔布置。
进一步,所述浮动平台的顶部还设置有多个定滑轮;所述多个定滑轮的高度高于第一电动绞盘;所述多个定滑轮与多个第一电动绞盘一一对应;每个所述第一电动绞盘的缆绳绕过一个定滑轮后连接所述采集瓶。
进一步,所述浮动平台的顶部还设置有第二电动绞盘;所述第二电动绞盘用于缠绕多组线缆;所述多组线缆穿过所述吊装孔布置;所述多组线缆分别连接压力控制阀、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
进一步,所述采集瓶的底部设置有视频传感器;所述视频传感器的线缆连接在第二电动绞盘上。
进一步,所述浮动平台的顶部还设置有电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盐城工学院,未经盐城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957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