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主关键文件运输智能文件袋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94818.0 | 申请日: | 2020-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167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兰雨晴;杨文昭;余丹;王丹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标慧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13/08 | 分类号: | G08B13/08;G08B21/18;G08B21/20;G08B2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广技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842 | 代理人: | 张国香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主 关键 文件 运输 智能 文件袋 | ||
本发明提供了自主关键文件运输智能文件袋,其能够针对文件袋本身进行定位追踪,并且还对袋体扎口增加指纹识别权限、密码认证权限和电子围栏权限,以使得该文件袋能够在非授权打开的情况下能针对袋体扎口受到的物理破坏进行报警,此外还能够在文件袋跌落、文件袋移动速度异常、外界环境温湿度异常袋的紧急情况下进行适应性的报警,从而大大地提高文件袋存储与运输文件的安全性和智能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保密运输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自主关键文件运输智能文件袋。
背景技术
目前,高价值的关键文件在运输过程中需要采用高级别的安全保障措施,并且关键文件的存储主要以物理防护手段来实现,传统的关键文件安保措施并不能满足在运输全流程中对关键文件进行全面防护的需求,此外,传统的关键文件安保措施主要是定位押运人员或者车辆的实时位置,其并不具备对单一文件存储袋本身进行定位的功能。可见,现有技术对于文件袋的定位操作并不是针对文件袋本身,并且无法在文件袋运输路线发生偏移后及时生成实时报警信息,此外对于文件袋跌落、文件袋移动速度异常、外界环境温湿度异常等特殊情况也无法作出准确的判断,其无法实现对文件袋运输过程的全程有效和准确监管。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自主关键文件运输智能文件袋,其包括相互连接的文件储藏区和控制终端区,该文件储藏区包括文件储藏袋体和袋体扎口,该文件储藏袋体用于提供关键文件的储藏空间,该袋体扎口设置与该文件储藏袋体的开口端,其用于对该文件储藏袋体进行电控开闭,该控制终端区用于检测该智能文件袋的自身状态和/或检测该智能文件袋所处环境的状态,并根据该自身状态和/或该所处环境的状态进行适应性的信息显示和/或报警;可见,该自主关键文件运输智能文件袋能够针对文件袋本身进行定位追踪,并且还对袋体扎口增加指纹识别权限、密码认证权限和电子围栏权限,以使得该文件袋能够在非授权打开的情况下能针对袋体扎口受到的物理破坏进行报警,此外还能够在文件袋跌落、文件袋移动速度异常、外界环境温湿度异常袋的紧急情况下进行适应性的报警,从而大大地提高文件袋存储与运输文件的安全性和智能性。
本发明提供自主关键文件运输智能文件袋,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主关键文件运输智能文件袋包括相互连接的文件储藏区和控制终端区;其中,
所述文件储藏区包括文件储藏袋体和袋体扎口;
所述文件储藏袋体用于提供关键文件的储藏空间;
所述袋体扎口设置与所述文件储藏袋体的开口端,其用于对所述文件储藏袋体进行电控开闭;
所述控制终端区用于检测所述智能文件袋的自身状态和/或检测所述智能文件袋所处环境的状态,并根据所述自身状态和/或所述所处环境的状态进行适应性的信息显示和/或报警;
进一步,所述文件储藏袋体由柔性可折叠材料制成;
所述袋体扎口包括电控物理开关,所述电控物理开关设置与所述开口端,以对所述开口端进行电控打开或者电控封闭;
进一步,所述文件储藏袋体由防水防火布料制成;
或者,
所述电控物理开关通过导线与所述控制终端区连接,以此向所述控制终端区发送开关状态指示信号以及从所述控制终端区接收电能;
进一步,所述控制终端区设置于所述文件储藏区的下方;
所述控制终端区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中的至少一个传感器、MCU、电池、电源管理器、报警器、通信器和充电接口、以及嵌设于所述壳体表面的人机交互器和电子标签;
进一步,所述控制终端区呈长方体结构;
或者,
所述控制终端区与所述文件储藏区一体化设置;
或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标慧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标慧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948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拉阻燃面料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创建端到端分段路由SR路径的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