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回收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794732.8 | 申请日: | 2020-08-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285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 发明(设计)人: | 张治平;周巍;罗炽亮;练浩民;马宁芳;潘成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5B29/00 | 分类号: | F25B29/00;F25B31/00;F25B41/00;F25B41/04;F25B49/02;F25B4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煦润律师事务所 11522 | 代理人: | 孙长江;梁永芳 |
| 地址: | 51907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回收 系统 | ||
1.一种热回收系统,用于制冷系统的冷凝热回收,其特征在于,包括:
二级压缩机(1),所述二级压缩机(1)设置所述制冷系统中;
第一热回收换热器(2),所述制冷系统设有系统冷凝器(3),所述第一热回收换热器(2)并联设置在所述系统冷凝器(3)上;
第一水路结构(4),所述第一水路结构(4)流经所述第一热回收换热器(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设有系统压缩机(5),所述二级压缩机(1)与所述系统压缩机(5)串联,且所述二级压缩机(1)并联设置有旁通管路(6),所述旁通短路上设有旁通阀(7),当所述旁通阀(7)截止时,所述二级压缩机(1)与所述系统压缩机(5)同时开启,当所述旁通阀(7)导通时,所述系统压缩机(5)开启,所述二级压缩机(1)停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回收系统还包括第二热回收换热器(8)、第二水路结构(9),所述第二热回收换热器(8)并联设置在所述系统冷凝器(3)上,所述第二水路结构(9)流经所述第二热回收换热器(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回收系统还包括第三水路结构(10),所述制冷系统还设有油冷却器(11),所述第三水路结构(10)流经所述油冷却器(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路结构(4)设有第一水泵(12),和/或,所述第二水路结构(9)设有第二水泵(15)。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回收换热器(2)的上游设有第一调节阀(13),所述第一调节阀(13)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热回收换热器(2)的通断、流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路结构(4)设有第一水温传感器(14),所述第一水温传感器(14)测定所述第一热回收换热器(2)的出水温度,所述第一调节阀(13)的开度能够根据所述第一水温传感器(14)的测定结果进行调整。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热回收换热器(8)的上游设有第二调节阀(16),所述第二调节阀(16)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热回收换热器(8)的通断、流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路结构(9)设有第二水温传感器(17),所述第二水温传感器(17)测定所述第二热回收换热器(8)的出水温度,所述第二调节阀(16)的开度能够根据所述第二水温传感器(17)的测定结果进行调整。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油分离器(18),所述油分离器(18)与油冷却器(11)导通,和/或,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系统蒸发器(19),制冷剂经系统冷凝器(3)、第一热回收换热器(2)、第二热回收换热器(8)放热后,再流经所述系统蒸发器(19)后回流至所述系统压缩机(5)。
11.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10任一的热回收系统的热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高温热水模式,控制系统压缩机(5)与二级压缩机(1)同时开启;
常温热水模式,控制系统压缩机(5)开启,二级压缩机(1)停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回收系统的热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测定第一水路结构(4)中第一热回收换热器(2)的出水温度,调整第一调节阀(13)的开度,若出水温度超过预设温度,则减小开度,反之,增加开度;
和/或,根据测定第二水路结构(9)中第二热回收换热器(8)的出水温度,调整第二调节阀(16)的开度,若出水温度超过预设温度,则减小开度,反之,增加开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9473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